栏目导航
憨山德清广东事略
作者:卢忠帅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德清 雷州 复兴 曹溪 救护 
描述:憨山德清充军雷州期间,积极践行大乘菩萨精神,关注社会民生和教界法门衰替,力所能及地救护民众,并试图通过复兴曹溪祖庭来复兴晚明佛教,体现了佛教的救世主义情怀。这不仅推动了广东佛教的发展,而且还打破了明代中期以来佛教衰颓和消极应世的格局,树起了晚明佛教复兴的大旗,同时也成为近代“人间(生)佛教”关怀社会
憨山德清居留肇庆地区诗文述略
作者:康庄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肇庆 诗文 憨山德清 
描述:明末高僧憨山德清被贬广东期间多次往返端州(肇庆),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诗文。这些诗文足以补充当前憨山德清研究中关于他遇赦后再遭诬陷、但语焉不详的文献环节,也客观地反映了晚明肇庆地区的宗教人文面貌,为研究晚明时期岭南佛教供了资料遗存。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作者:皮朝纲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为学三要  学术意义 憨山德清 禅宗美学 
描述: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
憨山德清前往海南活动简述
作者:栗子豪 陈柳荣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山海经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人文景观 佛学思想 惠洪 金粟泉 紫柏 憨山德清 玉龙泉 云栖 楞严经 智旭 
描述:憨山德清作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在1605年三月接受友人邀请前往海南探奇。在此期间,憨山德清游览了琼州地区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探访苏东坡和惠洪的遗迹,到龙庙西湖和玉龙泉游玩,并写下了《琼澥探奇记》、《春秋左氏心法序》等文章,充分体现出一位得道高僧的思想和感情。憨山德清(1546——1623),俗姓蔡,
憨山德清前往海南活动简述
作者:栗子豪 陈柳荣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山海经(故事)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憨山德清作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在1605年三月接受友人邀请前往海南探奇。在此期间,憨山德清游览了琼州地区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探访苏东坡和惠洪的遗迹,到龙庙西湖和玉龙泉游玩,并写下了《琼澥探奇记》、《春秋左氏心法序》等文章,充分体现出一位得道高僧的思想和感情。
憨山德清中兴曹溪记
作者:栗子豪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建设 制度 憨山德清 复兴 
描述:中兴曹溪是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在发配到岭南后所做的一件大事。憨山德清本着弘扬佛法的信念对曹溪南华寺外部环境、僧侣修行、寺院建设和地产开支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改革措施。在憨山德清的主持下,南华寺的破败局面得以焕然一新,这也使德清为佛学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对《大学》的诠释
作者:洪燕妮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法音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大学》 弘法 儒家精神 万法 自心 憨山德清 圆融 “格物致知” 智旭 第八识 
描述:明末时期,理学仍然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基于现实的弘法需要,基于佛教圆融的特质,明末佛教吸收儒家精神,对儒家《论语》、《孟子》、《中庸》等大量经典进行诠释,并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心统性情"、"致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本文拟
憨山德清与蒲益智旭对《大学》的诠释
作者:洪燕妮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法音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佛教精神 德清 明末时期 《大学》 儒家精神 诠释 “格物致知” 智旭 
描述:明末时期.理学仍然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基于现实的弘法需要.基于佛教圆融的特质.明末佛教吸收儒家精神,对儒家《论语》、《孟子》、《中庸》等大量经典进行诠释,并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心统性情”、“致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
憨山德清「唯心识观」试析-以〈观老庄影响论〉发端
作者:李懿纯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问学集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憨山德清「唯心识观」试析-以〈观老庄影响论〉发端
憨山德清“道”与“心”概念的统一
作者:王双林  录入日期:2016-12-06 来源 :理论界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憨山德清 
描述: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上页 1 2 3 ... 81 82 83 ... 183 184 185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