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五十二病方》药物炮制概况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炮制历史  水火共制  黍米  发展史  药物  中药  雷公炮炙论  操作过程  五十二病方 
描述:《五十二病方》是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重要古代方药资料,除收载医方外,并对中药炮炙有详细的记载,方中不仅有“炮、熬、煮、炙、煅……”等术语的应用,而且还有操作过程的记录。本文根据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单行本上的283方(不包括未拼合的残片)中有关中药炮炙资料
全文:《五十二病方》是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重要古代方药资料,除收载医方外,并对中药炮炙有详细的记载,方中不仅有“炮、熬、煮、炙、煅……”等术语的应用,而且还有操作过程的记录。本文根据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单行本上的283方(不包括未拼合的残片)中有关中药炮炙资料,按治削、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以分类归纳,使我们了解中药炮制历史由来已久,后世《雷公炮炙论》序文中也用“炮熬煮炙”作为中药制药技术的通称。本文为研究我国炮炙发展史提供参考。兹按炮炙分类,将有关药物炮炙资料,列举如下:
《本草纲目》标注其它资料为《本草经》文的讨论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草纲目》标注其它资料为《本草经》文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时代的讨论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本草待诏  西汉 
描述: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士、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士、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之,应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
全文: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士、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士、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之,应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卑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历代本草概况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草药/分类  中药理论  历史资料  本草/历史 
描述:中国的本草学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家公认《神农本草经》是公元二世纪前后所定型的本草书。其实此书早在西汉已有了,它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包括动物药67种,植物药252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和应用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
全文:中国的本草学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家公认《神农本草经》是公元二世纪前后所定型的本草书。其实此书早在西汉已有了,它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包括动物药67种,植物药252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和应用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
《本草纲目》注《本草经》文为其他文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草纲目》注《本草经》文为其他文
《五十二病方》用药方法概况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鼠  三指大撮  液体药剂  《五十二病方》  雷矢  下窍  医学院学报  以安  漆疮方  二七 
描述:1979年文物版《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所记的用药方法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有食、饮、欼、吞、粲等法;外用有熏、浴、洒、沃、浘、傅、涂、膏、封、安、印、(?)等用法。兹将其各种用法举例如下: 一、内服用药
全文:1979年文物版《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所记的用药方法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有食、饮、欼、吞、粲等法;外用有熏、浴、洒、沃、浘、傅、涂、膏、封、安、印、(?)等用法。兹将其各种用法举例如下: 一、内服用药
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药本草》  《日华子本草》  《食性本草》  《蜀本草》 
描述: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
全文:》、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
<<救荒本草>>考察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药学  救荒本草  本草研究 
描述:该书“疏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可供荒年充饥,故名《救荒本草》。 作者:朱(木肃)(1362?~1425),(周定王、河南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封吴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开封。建文中废徙云南,永乐中复爵。洪熙元年(1425)卒,谥定,故又称周定王。 明嘉
全文:该书“疏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可供荒年充饥,故名《救荒本草》。 作者:朱(木肃)(1362?~1425),(周定王、河南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封吴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开封。建文中废徙云南,永乐中复爵。洪熙元年(1425)卒,谥定,故又称周定王。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陆柬在重刻序文中,误以为本书是周宪王所著。周宪王是朱(木肃)长子朱有(火敦),著作甚多,当时出自对王族的尊重,“亲藩贵重,刊书皆不题名”,由于陆柬序(1555)误以作者为周宪王,遂使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均袭其误。清《四库全书》已据李濂序为之驳正。
名医别录药中有的产生时代并不晚于本草经药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  别录药  研究  本经药 
描述:习惯上都认为名医别录药产生时代是晚于本草经药。但从《五十二病方》所收载药物来看,并非如此。 1979年末,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第196页附表二第三栏中专列有名医别录药名,说明名医别录药,早在《病方》时代已有了。
全文:习惯上都认为名医别录药产生时代是晚于本草经药。但从《五十二病方》所收载药物来看,并非如此。 1979年末,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第196页附表二第三栏中专列有名医别录药名,说明名医别录药,早在《病方》时代已有了。
孙星衍辑《本草经》释通草、络石、麦门冬质疑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山海经  郭璞  孙星衍  络石  质疑  麦门冬  通脱木  通草 
描述:一、释通草质疑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卷二,64页,1955年商务版)“通草”条注引“《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孙氏引《山海经》“寇脱”释《本草
全文:一、释通草质疑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卷二,64页,1955年商务版)“通草”条注引“《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孙氏引《山海经》“寇脱”释《本草
上页 1 2 3 ... 19 20 21 ... 22 23 24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