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当代小说日本大洋洲卷
-
作者:
江曾培 本书委会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近代 地点 文学 年代 中国 作品 现代 小说 选集
-
描述:本书收蒋濮的《东京没有爱情》、可人的《老泡》、郑芸的《狗念》、顾城的《英儿(节选)》、谢烨的《你叫小木耳》等文学作品20余篇。
-
全文:本书收蒋濮的《东京没有爱情》、可人的《老泡》、郑芸的《狗念》、顾城的《英儿(节选)》、谢烨的《你叫小木耳》等文学作品20余篇。
-
[0图]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当代散文纪实文学卷
-
作者:
江曾培 本书委会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近代 地点 文学 报告文学 年代 散文 中国 作品 现代 选集
-
描述: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当代散文纪实文学卷
-
[0图]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近现代散文纪实文学卷
-
作者:
江曾培 本书委会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近代 地点 文学 报告文学 年代 学 散文 中国 作品 现代 选集
-
描述: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近现代散文纪实文学卷
-
[0图]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当代小说台港地区卷
-
作者:
江曾培 本书委会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近代 地点 文学 年代 中国 作品 现代 小说 选集
-
描述:本书有唐德刚的《我的女上司》、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施叔青的《“完美”的丈夫》、李渝的《烟花》等文学作品10余篇。
-
全文:本书有唐德刚的《我的女上司》、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施叔青的《“完美”的丈夫》、李渝的《烟花》等文学作品10余篇。
-
[0图]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当代小说欧美卷
-
作者:
江曾培 本书委会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近代 地点 文学 年代 中国 作品 现代 小说 选集
-
描述:本书收阿苍的《荷里活第8号汽车旅馆》、王周生的《陪读夫人(节选)》、戴舫的《哥伦比亚河谷》、多多的《旅馆》等文学作品20余篇。。
-
全文:本书收阿苍的《荷里活第8号汽车旅馆》、王周生的《陪读夫人(节选)》、戴舫的《哥伦比亚河谷》、多多的《旅馆》等文学作品20余篇。。
-
[0图]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百年学术大系 下
-
作者:
本书委会 来源: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文学研究
-
描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百年学术大系 下
-
[0图]中国新文学大系 1976-2000 微型小说卷 第86集
-
作者:
本书委会 江曾培本卷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wen 文学作品 xiao xue 2000 1976 选集小小说 pin 作品集 zuo 中国 shuo 当代
-
描述:本书主要包括:《电线杆子的喜剧》、《凝固的微笑》、《天上有一只鹰》、《小站歌声》、《河边的女子》、《赛跑与摔跤》、《扯皮处的解散》、《常胜的歌手》、《手》、《讲演术》、《枪口》、《在远离北京的地方》、《一位女医生之死》等内容。
-
全文:本书主要包括:《电线杆子的喜剧》、《凝固的微笑》、《天上有一只鹰》、《小站歌声》、《河边的女子》、《赛跑与摔跤》、《扯皮处的解散》、《常胜的歌手》、《手》、《讲演术》、《枪口》、《在远离北京的地方》、《一位女医生之死》等内容。
-
向“嗟来之食”摇头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求食 消费不足 黔敖 教育基金会 暴力行为 低收入户 南京理工大学 数据比对 校园一卡通 受赠人
-
描述: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式启动了"暖心饭卡"项目,给特困生的伙食补贴直接打入饭卡。其具体做法是,先通过校园一卡通大数据比对分析,每个月在该校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被列为准资助对象。然后再通过各院系辅导员审慎的人工审核确定最后资助名单,确保不会"混"入非贫困生。这一"
-
全文: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式启动了"暖心饭卡"项目,给特困生的伙食补贴直接打入饭卡。其具体做法是,先通过校园一卡通大数据比对分析,每个月在该校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被列为准资助对象。然后再通过各院系辅导员审慎的人工审核确定最后资助名单,确保不会"混"入非贫困生。这一"偷偷"给贫困生充饭卡的暖心善举,维
-
“毋不敬”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东方剑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封信 五十年代 直呼其名 礼仪教育 朋友有信 新民晚报 六月寒 收信人 恶语伤人 报社领导
-
描述:时下一些年轻人写信,信封上的收信人往往就是写上一个名字,既无“先生”之称,也无“同志”之谓,冷冰冰的,硬邦邦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对这种直呼其名的做法颇不以为然,觉得是礼仪的缺失。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件事,当时我在新民晚报工作,一个刚入报社不久的青年,在老报人程大千先生的桌上留了一封信,写明“程
-
全文:时下一些年轻人写信,信封上的收信人往往就是写上一个名字,既无“先生”之称,也无“同志”之谓,冷冰冰的,硬邦邦的。一位退休老教师对这种直呼其名的做法颇不以为然,觉得是礼仪的缺失。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件事,当时我在新民晚报工作,一个刚入报社不久的青年,在老报人程大千先生的桌上留了一封信,写明“程大千收”。大千先生对此心中是不快的,但他并没有表露,而是幽默地说:“以后的信,大概更会写成‘程大’收了。”报社领导从中看到要加强
-
书信本是有情物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许广平 爱眉小札 《报任安书》 河南王 吟秋 雁传书 朱元晦 书信集 徐志 郭汉城
-
描述:近日我接到河南王金魁先生寄赠的《书简》,这是当今国内唯一研究书信文化的专刊,已印行了24辑,免费赠送了近七万册。同时,寄来《尺牍清吟》一册,汇集几十位当代文人墨客缅怀书信文化的诗作,如诗人屠岸的:“鱼雁传书事渺茫,手机电脑续登场。可怜手迹成稀罕,笔墨书函字字香。”再如戏剧家郭汉城的:“踏遍山川采撷忙
-
全文:近日我接到河南王金魁先生寄赠的《书简》,这是当今国内唯一研究书信文化的专刊,已印行了24辑,免费赠送了近七万册。同时,寄来《尺牍清吟》一册,汇集几十位当代文人墨客缅怀书信文化的诗作,如诗人屠岸的:“鱼雁传书事渺茫,手机电脑续登场。可怜手迹成稀罕,笔墨书函字字香。”再如戏剧家郭汉城的:“踏遍山川采撷忙,何期取次识华章。逢人说项君情美,细嚼长吟一种香。”总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纵然通讯今趋速,犹恐难抛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