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文体-与新加坡作家一席谈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文体-与新加坡作家一席谈
-
请增强你的“红灯”意识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警察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请增强你的“红灯”意识
-
“德主刑辅”治“飞祸”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警察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德主刑辅”治“飞祸”
-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老年农民 地方戏 历史人物 戏曲演出 渗透力 戏台 杜十娘 中国人民 中国戏曲
-
描述:中国戏曲的传播面、覆盖面,历来是很大的。除了有全国性的京剧以外,许多地区还有着各自的地方戏。加以过去的草台班子,装备简单,轻便灵活,走村串乡,渗透力极强。可以说,中国人的大多数都和戏曲有过接触,打过交道。解放前,乡居的中老年农民,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文盲,可他们许多人的肚皮里都装着不少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
-
全文:中国戏曲的传播面、覆盖面,历来是很大的。除了有全国性的京剧以外,许多地区还有着各自的地方戏。加以过去的草台班子,装备简单,轻便灵活,走村串乡,渗透力极强。可以说,中国人的大多数都和戏曲有过接触,打过交道。解放前,乡居的中老年农民,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文盲,可他们许多人的肚皮里都装着不少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夏夜,豆棚下;冬日,草垛旁,总有一些小辈围着老辈,听他们绘声绘色地谈古论今,或刘、关、张桃园结义,或武松醉打蒋门神,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或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他们这些故事,并非从书本上读来的,而是从戏曲演出中得来的。戏曲,曾经
-
更勇敢些,更深邃些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汇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更勇敢些,更深邃些
-
柔美与壮美的交融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柔美与壮美的交融
-
辛福递减律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读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辛福递减律
-
散文家巴金与小说家巴金是比肩而立的--关于《巴金六十年文选》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书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散文家巴金与小说家巴金是比肩而立的--关于《巴金六十年文选》
-
不可“破碎”地看待电影功能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电影新作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词人 电影功能 破碎 电影创作 艺术 审美活动 影片 社会功能 认识作用
-
描述:灯下漫读,翻开一本《美学的历史》,其中提到,西方一些美学家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要防止一种“缺漏”的偏差,对艺术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用中国的美学语言来说,就是不能“破碎”地对待艺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过一句名言:“破碎何足名家?”由此我想到,纠“缺漏”之偏,治“破碎”之症。
-
全文:灯下漫读,翻开一本《美学的历史》,其中提到,西方一些美学家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要防止一种“缺漏”的偏差,对艺术的认识,不能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用中国的美学语言来说,就是不能“破碎”地对待艺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过一句名言:“破碎何足名家?”由此我想到,纠“缺漏”之偏,治“破碎”之症。
-
发展智慧——杂文写作谈之三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写作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发展智慧——杂文写作谈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