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不可无信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诉诸法律 专有出版权 重印 停止发行 传统道德 无意侵权 经济赔偿 版权问题 无信 谅解
-
描述:北方有家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一套"我社拥有专有出版权"的著作,经提出后,他们解释说,事先不知此书的版权问题,属无意侵权。总共只印了三千册,愿意立即停止该书的发行与重印,并作了一些经济赔偿,求得我们谅解。尽管该社的侵权,造成我社这套书的积压,他们的少量赔偿远不能弥补我们的损失,但考虑到他们的态度,考虑到两
-
全文:。尽管该社的侵权,造成我社这套书的积压,他们的少量赔偿远不能弥补我们的损失,但考虑到他们的态度,考虑到两社的关系,在他们公开登报道歉之后,也就将这件事了了,没有诉诸法律。
-
出版是一种选择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人说,出版是一种选择。我以为,这一论点相当精辟。社会上写作的人颇多,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也不应该都获得出版的机会。这不仅因为出版的人力、物力总是有限,更由于书稿本身良莠不齐,水平不一,出版者的责任,正在于通过精心的选择,把那些优秀的、高质量的、有益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图书选出来,而把那些粗陋的、低劣的
-
全文:,正在于通过精心的选择,把那些优秀的、高质量的、有益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图书选出来,而把那些粗陋的、低劣的书稿筛选掉。倘若没有这种选择,凡写出来的东西,都可以付梓问世,图
-
《五十二病方》百草末、屋荣蔡、禾、陈稿、荆箕药物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图经 说文 腋臭 止血 陈藏器 药物 金创 百草霜 人发 五十二病方
-
描述:百草末《病方》8行:诸伤,燔白鸡毛及人发,冶[各]等,百草末八灰,冶而……饮之。陈藏器云:“百草灰,主腋臭及金创,五月五日采露取之一百种,阴干,烧作灰,以井华水为团,重烧令白,以酽醋和为饼,腋下挟之,干即易,当抽一身痛闷,疮出即止,以水小便洗之,不过两三度,又主金创,止血生肌,取灰和石灰为团,烧令白
-
全文:,干即易,当抽一身痛闷,疮出即止,以水小便洗之,不过两三度,又主金创,止血生肌,取灰和石灰为团,烧令白,刮傅疮上。”《本草图经》:“灶额上墨名百草霜,并主消化
-
《神农本草经》目录的讨论(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唐本草 白字 《本经》 目录 《本草经集注》 辑本 《神农本草经》 镜鼻 下品
-
描述: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两种,就成367种。《证类本草》沿袭《唐本草》旧例,其白字《本经》药总数亦是367种。又由于三品位置移
-
全文:两种,就成367种。《证类本草》沿袭《唐本草》旧例,其白字《本经》药总数亦是367种。又由于三品位置移动,所以《证类本草》白字《本经》药三品位置皆不符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的要求。本文以《本经》三品定义,对照《本经》各药条文内容,重新确定各药三品位置,拟定一个《本经》目录。
-
《神农本草经》“白瓜子”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考释 白瓜子 瓜仁 文献 开宝本草 人误 冬瓜属 名医别录
-
描述:文献上对《神农本草经》“白瓜子”有两种解释,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即甘瓜子,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为冬瓜子。究竟谁正确,兹讨论如下: 《名医别录》云:“白瓜子,冬瓜仁也。八月采之。”《唐本草》认为白瓜子即是
-
全文:文献上对《神农本草经》“白瓜子”有两种解释,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即甘瓜子,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为冬瓜子。究竟谁正确,兹讨论如下: 《名医别录》云:“白瓜子,冬瓜仁也。八月采之。”《唐本草》认为白瓜子即是
-
《五十二病方》药物瓣、由、垱和量簧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经 左传 说文 颜色 日华子本草 白瓜子 冬瓜 段玉裁 五十二病方 名医别录
-
描述: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
-
全文: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
-
“药性论”的考察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大观本草 范行准 唐初 唐太宗 隋唐 本草纲目 药性论 两汉三国 南北朝
-
描述:《本草纲目》历代诸家本草,载有《药性论》,题甄权著,并言甄权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廿岁。宋代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今人范行准《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医方简录》云:“《药性论》五代后周孟贯著。”由于《本草纲目》是权威性巨著,流传广,引用的人多,所以长期以来,一般人都认为
-
全文:《本草纲目》历代诸家本草,载有《药性论》,题甄权著,并言甄权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廿岁。宋代掌禹锡《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今人范行准《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医方简录》云
-
学习中药药性的体会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药学通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陈代谢 物理性 四气 沉降作用 机体 五味 临床实践 中医 中药药性 药物影响
-
描述:(一) 什么叫做“性味”? 中药的药性包括药物兩方面的性質,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物理性狀,另一方面是药物在机体上(包括生理和病理两种状态)所引起反应的性質。前者可以憑着人們的感觉,直接观测而知道,后者
-
全文:(一) 什么叫做“性味”? 中药的药性包括药物兩方面的性質,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物理性狀,另一方面是药物在机体上(包括生理和病理两种状态)所引起反应的性質。前者可以憑着人們的感觉,直接观测而知道,后者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表解
-
作者:
张汝舟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殷历 天文历法 岁星纪年 中国古代 十二支 历术甲子篇 表解 尧典 中国文献 二十八宿
-
描述:壹、引言这篇《表解》为什么写的?约有三义。甲、前辈先生历来都说,不通声韵训诂、古天文历法,不能读古书。中国文献之丰富,豪视全球。我们祖先对文化各方面付出的大量心血,嘉惠后人者浩如烟海。有清一代,声韵训诂之学,超越汉、唐,两部《经解》,成绩昭著,不容抹杀。可是因为后人缺乏“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能力,
-
全文:训诂之学,超越汉、唐,两部《经解》,成绩昭著,不容抹杀。可是因为后人缺乏“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有些问题竟以讹传讹,久不得正。即以古代天文历法为例,它的精粹方面往往被一些糟粕所混杂,影响了正确理解古籍。如《(夏)小
-
评荣孟源同志的《试谈西周纪年》(兼驳“月相四分法”)
-
作者:
张汝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中华文史论丛》八○年第一辑,首篇有荣同志的《试谈西周纪年》,方法全用王国维“月相四分法”,而拙著《两周考年》首列四个论点:〈一〉否定“三统历”〈二〉否定“三正论”〈三〉否定“月相四分法”〈四〉确定
-
全文:《中华文史论丛》八○年第一辑,首篇有荣同志的《试谈西周纪年》,方法全用王国维“月相四分法”,而拙著《两周考年》首列四个论点:〈一〉否定“三统历”〈二〉否定“三正论”〈三〉否定“月相四分法”〈四〉确定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4
15
1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