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作者: 皮朝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学三要    学术意义  憨山德清  禅宗美学 
描述: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
全文: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
蕅益智旭对天台“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 贺志韧  来源:中国佛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唯识三性  一心三观  三谛圆融 
描述: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释、道三教合流
全文:蕅益智旭大师是我国明朝晚期一代佛学大师,他与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紫柏真可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在佛教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声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对于推动、释、道三教合流
上海的小报(续)
作者: 姚吉光 俞逸芬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出版  停刊  小说家  日报  长篇小说  小报  张恨水  助理编辑  郑逸梅 
描述:春声日报春声日报于1921年3月创刊,由周剑云主编,姚民哀为助理编辑。有严慎予、严谔声、冯小隐、胡寄尘、吴绮缘等供稿。杨尘因写的《新儒林外史》和许指严写的《三海秘录》,颇为读者欢迎,印成单行本发行。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明外史
全文:春声日报春声日报于1921年3月创刊,由周剑云主编,姚民哀为助理编辑。有严慎予、严谔声、冯小隐、胡寄尘、吴绮缘等供稿。杨尘因写的《新儒林外史》和许指严写的《三海秘录》,颇为读者欢迎,印成单行本发行。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明外史》一书而得名,在南方报纸上则这一部《京尘魅影录》尚为第一次刊载。后来张恨水写了一部
上海的小报(续)
作者: 姚吉光 俞逸芬  来源:新闻研究资料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出版  停刊  小说家  日报  长篇小说  小报  张恨水  助理编辑  郑逸梅 
描述:春声日报春声日报于1921年3月创刊,由周剑云主编,姚民哀为助理编辑。有严慎予、严谔声、冯小隐、胡寄尘、吴绮缘等供稿。杨尘因写的《新儒林外史》和许指严写的《三海秘录》,颇为读者欢迎,印成单行本发行。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明外史
全文:春声日报春声日报于1921年3月创刊,由周剑云主编,姚民哀为助理编辑。有严慎予、严谔声、冯小隐、胡寄尘、吴绮缘等供稿。杨尘因写的《新儒林外史》和许指严写的《三海秘录》,颇为读者欢迎,印成单行本发行。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明外史》一书而得名,在南方报纸上则这一部《京尘魅影录》尚为第一次刊载。后来张恨水写了一部
地球成村,和而不同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世纪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0世纪发端的1900年,法国作家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球游记》在中国翻译出版。它讲一个伦敦人,与别人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时为1872年10月2日。当时飞机还没有出现,只能靠火车和轮船
全文:20世纪发端的1900年,法国作家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球游记》在中国翻译出版。它讲一个伦敦人,与别人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时为1872年10月2日。当时飞机还没有出现,只能靠火车和轮船
药地愚者禅学思想蠡探:从「众艺五明」到「俱熔一味」
作者: 廖肇亨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  《东西均》  明代佛教  方以智 
描述:方以智(1611-1671),出家後号药地患者,嗣法曹洞宗觉浪道盛(1592-1659)。其学浩瀚渊博,网罗万有,熔铸多端,自成一格,拒斥将思想实体化。所有的知识来源对於方以智而言,都是值得学习、效法,乃至於运用的药材,在独到的智慧调和之下,绽放出新的辉光与效能。因此对方以智而言,不论儒者、高僧、科
全文:方以智(1611-1671),出家後号药地患者,嗣法曹洞宗觉浪道盛(1592-1659)。其学浩瀚渊博,网罗万有,熔铸多端,自成一格,拒斥将思想实体化。所有的知识来源对於方以智而言,都是值得学习、效法,乃至於运用的药材,在独到的智慧调和之下,绽放出新的辉光与效能。因此对方以智而言,不论儒者、高僧、科学家、考证学者、理学家都不足以尽其底蕴。 方以智的思想发展虽因生命历程而各自有不同阶段的特色,但其禅学思想仍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方以智将禅学定位?佛学流亚,然而当时以密云圆悟?首的临济宗门却以不学?高,视经典文字如寇雠,药地以?欲转此流弊,必须重视经典的研修,於是《华严》之学遂成?最好的指南。《华严》是方以智沟通禅、教的绝佳桥梁,同时也是其支持禅林外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并由此向文字禅靠近。在方以智来看,禅并没有实体的内涵,只是一种引发机缘与熔铸才学的触媒。其具体内涵几乎全?《华严》所涵摄,这也说明了《华严》教学在当时佛教界与思想界的重要性。 本文将方以智思想中华严禅的源流加以辨析,并随时与当时丛林论学风尚相参照,考察其与方以智灵明圆融思想之间的交融互摄,尝试说明方以智的思想版图中除了其师觉浪道盛以外,也与当时丛林宗匠,若憨山德清、雪浪洪恩、紫柏?可、密云圆悟等人的思想与学说主张展开积极对话的姿态。一则辨析药地之学术源流,一则见其「代明错行」之思想实践,同时也?药地思想在禅学史上寻求一适当的定位。
从憨山德清的交往看晚明丛林与士林的思想互动
作者: 王红蕾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清  士人  佛学思想  交往  丛林  士林  晚明  个性特征 
描述: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
全文: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对《大学》的诠释
作者: 洪燕妮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弘法  儒家精神  万法  自心  憨山德清  圆融  “格物致知”  智旭  第八识 
描述:明末时期,理学仍然作为官方的主流思想,基于现实的弘法需要,基于佛教圆融的特质,明末佛教吸收儒家精神,对儒家《论语》、《孟子》、《中庸》等大量经典进行诠释,并对宋明理学"格物致知"、"心统性情"、"致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本文拟
全文:良知"等重要观念进行评介和论述。其中对《大学》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并以佛教精神诠释《大学》的内涵。本文拟以明末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两大高僧对《大学》的注释和诠解为例,具体、明晰地反映出明末佛教"以佛解",进而
憨山大师的判教思想论略
作者: 王双林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明末佛教时状  憨山德清 
描述:汉传佛教的"教相判释"是自南北朝及隋唐起,佛教上升直至鼎盛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教法差异和顺序的思想。但是到了明末,时移世易,佛教已经不论在现实和经教上,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
全文:汉传佛教的"教相判释"是自南北朝及隋唐起,佛教上升直至鼎盛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教法差异和顺序的思想。但是到了明末,时移世易,佛教已经不论在现实和经教上,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儒道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在废墟上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独辟蹊径 高层建瓴-评陈永革《晚明佛教思想研究》
作者: 戴继诚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思想研究  独辟蹊径  大陆学者  憨山德清  复兴  居士佛教  晚明佛教  佛教研究  佛教思想 
描述:晚明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继先秦、魏晋之后再一次思想大碰撞、百家齐争鸣的时期。经过长期的萎靡不振之后,中国佛教也在此时应运新生,掀起短暂的复兴狂澜。禅、净、律、华严、天台、唯识等宗派龙象涌现,大师频出,展示着佛教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晚明佛教复兴是因缘际会,推陈出新的结果,其时“释教殆遍天下,琳宫梵宇,
全文:晚明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继先秦、魏晋之后再一次思想大碰撞、百家齐争鸣的时期。经过长期的萎靡不振之后,中国佛教也在此时应运新生,掀起短暂的复兴狂澜。禅、净、律、华严、天台、唯识等宗派龙象涌现,大师频出,展示着佛教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晚明佛教复兴是因缘际会,推陈出新的结果,其时“释教殆遍天下,琳宫梵宇,盛于黌舍,唪诵咒呗,嚣于弦歌。上自王公贵人,下至妇人女子,每读禅拜佛,无不洒然色喜。”(谢肇淛《五杂组》卷8)不过,晚明佛教的研究领域,向来是大陆学者(港台的研究起步稍早)的“软肋”之一。个别的研究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连树木也难得一见。陈永革博士的《晚明佛教思想研究》(《晚明佛教思想研究》,陈永革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正是以“释教殆遍天下”为中心,对晚明佛教复兴的表现与特质进行了宏观透视与细腻诠释,分析考察了晚明佛教诸宗如禅(宗)、净(土)、戒(律)、居士佛教的时代特点,剖析比较了佛教与儒教(心学)、道教、天主教之间的互动与交涉,探讨梳理了佛教复兴的思想渊源与现实困境。全书视野开阔,立论允当,有较强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前乏“古”人,成一家之言;后“需”来者,得风气之先,弥补了当前大陆学者晚...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