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单位人生”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民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单位人 自主精神 社会 城市人 市场经济 物质上 生存状态 改革开放 自由发展 冲刷
-
描述:改革开放,带来了我们社会的巨大变化,既有物质上的变化,又有精神上的变化,还有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过去,城市人生活在单位里,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靠单位包揽,与此相对应的,自己的一切当然也就得听从单位安排,可说是“单位人”。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人对单位的依附,或者说,单位对人的束缚
-
全文:改革开放,带来了我们社会的巨大变化,既有物质上的变化,又有精神上的变化,还有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过去,城市人生活在单位里,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靠单位包揽,与此相对应的,自己的一切当然也就
-
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代诗人 自然环境 城市融入 古村落 乡愁 余光中 传统村落 人文传统 文化价值 城镇化率
-
描述: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乡愁"一词火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普遍的关注与赞同。"乡愁",本是个文学的用语,余光中的诗,董桥的书
-
全文: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乡愁"一词火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普遍的关注与赞同。"乡愁",本是个文学的用语,余光中的诗,董桥的书
-
什么“来钱最快也最安全”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领导 安全 上钩 副书记 中央 官场 反腐败斗争 官员 诈骗犯 贪官
-
描述:一个诈骗犯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来钱最快也最安全”?面对提问题的骗子,许多人会联想到答案可能就是“骗”。不错,骗钱,不要多少本钱,不用花多少力气,一旦骗局得手,就会很快“来钱”。不过,这只猜对了一半。诈骗钱财虽然“来钱最快”,但骗术一旦被揭穿,被骗者就会抓着不放,骗者不但要吐出被吞下的钱,
-
全文:的骗术并不高明,那些已经戴上地、县级官帽的人,怎么还那样轻易上钩呢?原因是这些官员官迷心窍,利欲熏心,一心向上爬,随便抓到一根稻草,就以为是得到上爬的天梯了。一个地市的市委副书记想扶正当市长,担心上层没人替他说话,就想托冒称中央...
-
“第五大道的异军突起”:索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
-
作者:
Anita Xu 来源:留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不见底 赖特 museum 索罗门 艺术博物馆 founded 第五大道 景点介绍 古根海姆博物馆 令人
-
描述:《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话说得巧妙而隐晦:"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基于艺术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纽约毋庸置疑,是一片天堂,是一汪海洋,美好得令人垂涎欲滴,但又或因它的混杂善变、深不见底而逡巡着不敢前进。就在你犹豫着该如何迈出探索纽约的第一
-
全文:,美好得令人垂涎欲滴,但又或因它的混杂善变、深不见底而逡巡着不敢前进。就在你犹豫着该如何迈出探索纽约的第一步时,在你还被《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上的一个个景点介绍搞得头晕眼花时,遍布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会是错误的选择。
-
“第五大道的异军突起”
-
作者:
Anita Xu 来源:留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话说得巧妙而隐晦:“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基于艺术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纽约毋庸置疑,是一片天堂,是一汪海洋,美好得令人垂涎欲滴,但又或因它的混杂善变、深不见底而逡巡着不敢前进。就在你犹豫着该如何迈出探索纽约的第一
-
全文:,美好得令人垂涎欲滴,但又或因它的混杂善变、深不见底而逡巡着不敢前进。就在你犹豫着该如何迈出探索纽约的第一步时,在你还被《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上的一个个景点介绍搞得头晕眼花时,遍布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会是错误的选择。
-
五四:投毒谣言与反日 风潮
-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教育·国家历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刊记者 李远江 在五四运动的敏感时期,一批“日本人投毒”的传闻突然爆发,打破了学生试图将运动控制在和平范围的努力,使上海陷入民族情绪与安全恐慌交织的氛围中。 1919年5月底,一个“日本人投毒”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上海市井中流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
-
全文:,一个“日本人投毒”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上海市井中流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上海各大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这类消息。种莫名的恐怖开始升腾,并逐渐笼罩着这座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
歌哭于斯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陈善曛 一、劈面迎来的都是出人意表 四年前我是为一件好伤脑筋的事回长沙的。在这里不想再提那件事了。在长沙期间,我只在办那件事的空档里才找朋友玩。那次回长沙是2006年4月的12日。我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那天是我们单位离退休支部每月活动的日子。喝完早茶才走,过了九点钟。动身的时候气温
-
全文:一筒焦炭了。 二、他是我远祖的化现 不知怎么进的长沙。进了长沙亦不知东南西北。城市失去了个性,千篇一律玻璃幕墙高架路,我在金色光窟中晕了头。到了一个交叉路口,凭我的感觉该右,但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