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对汪广庵《注解神农本草经》的质疑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宋人  注解  石下长卿  目录  本草纲目  编集  新安医家 
描述:汪广庵原名汪宏,新安医家,歙县人,清末光绪年间医术闻名乡里。先后著述有五种;即《入门要诀》1卷,《望诊遵经》2卷,《本经歌诀》,《本草附经歌括》3卷,《注解神农本草经》10卷。另外对宋代崔嘉彦所著
全文:《脉诀》加以参定。以上六种在光绪14年戊子(1888),于歙东汪邨竹里,汇刻成《汪氏医学六种》。其中《注解神农本草经》9卷,合序例1卷为10卷。江广庵注,程瑞参定。书首有程(王延)作序。序云:“汪君广
“十剂”之说提出者的讨论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剂分类  徐之才  宋代  伤寒明理论  注解伤寒论  本草衍义  十剂  文字  陶弘景  开宝本草 
描述: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温等十剂。它是方剂分类法的一种。宋代掌禹锡《嘉祐本草、序例》云:“诸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者是药之大体。”则《嘉祐本草》称“十剂”为“十种”,未讲是谁提出的。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一序例上云:“陶隐居云:‘药有宣、通、补、泄、轻
全文:寒,附子、桂之属是也。今特补此二种,以尽厥旨。照寇氏的说法。十剂是陶隐居(即陶弘景)提出的。而寇氏并补充了寒、热二种。后来王好古《汤液本草》时,在十剂之末,转录了寇氏的话。宋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曾多次弓用十剂作为注解的依据。
《诗经》韵读举例
作者: 张汝舟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声韵学  切韵  正确运用  近古音  韵脚  诗经  音读  古音学  古韵  国际音标 
描述:这里发表的《韵读举例》是原贵州大学张汝舟教授一九五七年春在贵阳师院任教时写的教学讲义,刻印后因“反右斗争”风起而湮没。因为是讲义性质,它的作用在于教会学生正确运用黄季刚先生十九纽、二十八部处理先秦韵文,实用意义当然是高于一切的,也就写得比较深入浅出了。对一些需要深入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原稿有意回避。有
全文:声纽之商榷》、《切韵考外篇刊误》等。本文发表时我们只改正了刻印稿中的个别错字,包括国际音标符号在内的一些注音的处理,都一依原稿。鳊稿的今天,正好是张先生辞世一周年的日子,此文的付印,聊学人对张先生的深沉的忆念吧.
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代诗人  自然环境  城市融入  古村落  乡愁  余光中  传统村落  人文传统  文化价值  城镇化率 
描述: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乡愁"一词火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普遍的关注与赞同。"乡愁",本是个文学的用语,余光中的诗,董桥的书,都一再抒发了"乡愁"。"乡愁",体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与相思,也表达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的忧伤与愁情,所谓
全文:,都一再抒发了"乡愁"。"乡愁",体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与相思,也表达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的忧伤与愁情,所谓"千里远客,五更思故乡"是也。家乡故土是生活的根,如唐代诗人刘长郷所说,人们都有一颗"缠绵的乡心
上页 1 2 3 ... 6 7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