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雨伞道德”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警探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重视“雨伞道德”
-
“德主刑辅”治“飞祸”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警察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德主刑辅”治“飞祸”
-
工作竞赛人物志(二):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彔尔
-
作者:
朱皆平 来源:工作竞赛月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工作竞赛人物志(二):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彔尔
-
道德的血液与道德的泡沫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血液 生存发展 温家宝总理 道德 泡沫 三鹿奶粉 企业家 违法犯罪
-
描述: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温家宝总理两次谈到,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此话既十分切中时弊,同时也点中了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人有言:鱼诞生在水里,人诞生在道里。鱼离开了水,就活不成;人离开了道,也就不再为万物之灵。企业离开了道,也必然会离开科
-
全文: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温家宝总理两次谈到,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此话既十分切中时弊,同时也点中了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人有言:鱼诞生在水里,人诞生在道里。鱼离开了水,就活不成;人离开了道,也就不再为万物之灵。企业离开了道,也必然会离开科
-
老子道德经讲义解题
-
作者:
张汝舟 来源:孔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老子道德经讲义解题
-
工作竞赛人物志(六):社会服务哲学家:盖德斯教授
-
作者:
朱皆平 来源:工作竞赛月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工作竞赛人物志(六):社会服务哲学家:盖德斯教授
-
《老子道德经解》与当代宗教对话
-
作者:
景满华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佛释道 憨山德清 宗教对话
-
描述: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
全文: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
关于文艺创作中的婚姻、爱情、道德题材的思考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脱离现实 婚姻 爱情 丈夫 题材 封建伦理意识 妻子
-
描述:一次随意的交谈,引发了这个题目。那是在观看新片《鸳鸯楼》以后,几个同志聚在一起闲聊。有同志称赞片中第五家“沙龙”主妇,任劳任怨地为丈夫招待满座的高朋,星期天从下午马不停蹄地忙到深夜,当客人风卷残云般地“扫”光家中所有食品以后,她最后只得干嚼方便面充饥,而这一切,由于得到丈夫的体贴和慰藉,她心甘如饴,
-
全文:一次随意的交谈,引发了这个题目。那是在观看新片《鸳鸯楼》以后,几个同志聚在一起闲聊。有同志称赞片中第五家“沙龙”主妇,任劳任怨地为丈夫招待满座的高朋,星期天从下午马不停蹄地忙到深夜,当客人风卷残云般地“扫”光家中所有食品以后,她最后只得干嚼方便面充饥,而这一切,由于得到丈夫的体贴和慰藉,她心甘如饴,深夜代睡熟的丈夫接朋友电话时,还热情地欢迎他们下星期日“再来,再来”。赞者说,这位妇女已化为丈夫的一部分,她的爱,她的牺牲精神,是使夫妻和家庭关系和谐的一种可贵的粘合剂。有同志则觉得,这种“贤妻良母”式的好妻子,浸透着妻子服从丈夫、女人服从男人的封建伦理意识,在今天恰恰需要大力加以否定,而不是肯定。两“说”相较,虽然后者富有“现代意识”,获得多数人的点头。有同志并由此引伸出《鸳鸯楼》的可
-
《五十二病方》“堇葵”、“毒堇”、“苦”、“仆纍”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头 唐本草 山海经 食疗本草 郭璞 吴普本草 说文解字注 尔雅 麦门冬 五十二病方
-
描述:□□□,以桑薪燔□□其□□令汁出,以羽取?”。三个方子中用有“堇葵”、“堇”、“堇叶”。《病方》197页,将“
-
全文:□□□,以桑薪燔□□其□□令汁出,以羽取?”。三个方子中用有“堇葵”、“堇”、“堇叶”。《病方》197页,将“堇、堇叶”列在草类。《病方》200页将“堇葵”列在菜类。这就意味着“堇”和“堇葵”是两种东西。按文献所引,似是同一物品。《说文》:“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
-
太平天国史考信录四则
-
作者:
罗尔纲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江南 广东 地主阶级 天京事变 河南 洪秀全 汪海洋 李秀成 南京
-
描述: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殓)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固(故
-
全文: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殓)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固(故)而未往。……移天王驾入南京,后改为天京”。据此,知要取河南建都这一个策略,是出自天王的主张。又考当时有一个住在天京内的叫做马寿龄的地主阶级分子写的《金陵癸甲新乐府·天下凡》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