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师律
-
作者:
王东原订 来源:湖南全省保安司令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民国 文集 地点 年代 中国 军事
-
描述:简述治军、作战的方法。
-
全文:简述治军、作战的方法。
-
[0图]中国禅学思想史
-
作者:
日 忽滑谷快天 朱谦之译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思想史 中国 禅宗
-
描述:本书论述印度禅学的形成和禅学内容,作为佛教组成部分之一的禅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从南北朝至清初的禅宗逐渐形成、盛行、衰落的演变历史。
-
全文:本书论述印度禅学的形成和禅学内容,作为佛教组成部分之一的禅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从南北朝至清初的禅宗逐渐形成、盛行、衰落的演变历史。
-
[0图]安徽宗教
-
作者:
余秉颐 来源: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介绍 宗教 安徽
-
描述:本书是我社“安徽文化精要”丛书之一种,梳理了安徽历史上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发展概况、代表人物、代表著说等。书稿按不同宗教划分板块;按历史演变叙述,有助于读者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安徽在中国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特色。
-
全文:本书是我社“安徽文化精要”丛书之一种,梳理了安徽历史上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发展概况、代表人物、代表著说等。书稿按不同宗教划分板块;按历史演变叙述,有助于读者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安徽在中国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特色。
-
[0图]阅读版语文·时文花雨 第10辑
-
作者:
张健 来源:北京:朝华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学 教学参考资料 学科 语文课 阅读教学
-
描述:本丛书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有机地编排了最近几年来出现的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散文、小说,内容包括情感、回忆、经历、探索等各类时文;并加以精当的点评,包括感悟、共鸣、沉思、引申等多种模式。旨在引导中学生于轻松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
-
全文:本丛书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有机地编排了最近几年来出现的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散文、小说,内容包括情感、回忆、经历、探索等各类时文;并加以精当的点评,包括感悟、共鸣、沉思、引申等多种模式。旨在引导中学生于轻松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
-
[0图]新类型疑难经济犯罪案例定罪量刑点评
-
作者:
甘明秀 来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经济 分析 学科 量刑 地点 刑事犯罪 中国 定罪 案例
-
描述:本书选择了152个典型疑难经济犯罪案例。书中以点评的形式阐述了定罪量刑的理由和依据;记录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片断历史,反映出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相结合的办案过程等内容。
-
全文:本书选择了152个典型疑难经济犯罪案例。书中以点评的形式阐述了定罪量刑的理由和依据;记录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片断历史,反映出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相结合的办案过程等内容。
-
[0图]阅读版语文·美文如歌 第4辑
-
作者:
张健 来源:北京:朝华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学 教学参考资料 学科 语文课 阅读教学
-
描述:本丛书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有机地编排了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经典美文,并由专家教师对每篇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品读。旨在引导中学生于阅读名家美文的过程中感受大家、开阔视野,逐步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而在上千篇美文的熏陶中……
-
全文:本丛书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有机地编排了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经典美文,并由专家教师对每篇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品读。旨在引导中学生于阅读名家美文的过程中感受大家、开阔视野,逐步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而在上千篇美文的熏陶中……
-
[0图]佛教四书学
-
作者:
韩焕忠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 研究
-
描述:所谓佛教四书学,是指高僧大德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作的佛学解读。本书是在收集了佛教经籍和文集中的有关资料并加校勘、句读,使之成为可利用的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构想和设定了佛教四书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脉络。本书通过对资料的细致梳理和史论结合的深入分析,既简明扼要又相当系统地展示了佛教四书
-
全文: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脉络。本书通过对资料的细致梳理和史论结合的深入分析,既简明扼要又相当系统地展示了佛教四书学从汉末至唐代的酝酿、宋代的兴起和明末及近代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而且由于作者将该历史过程本质
-
[0图]《本草拾遗》辑释
-
作者:
唐 陈藏器 尚志钧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所撰的总结唐代药物学的一部名著。《唐本草》编撰时新增药物只有114种,而本书载药比《唐本草》新增药多六倍。书中收罗广博,内容丰富。明代李时珍曾评价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书于739年编成,原书早佚。本书是我国本草文献专家尚
-
全文:每个药物条文来源均标明出处,对于辑录中诸家文字上的增减参差作了校勘,而对古本草中较生僻的地名、物名则加以注释,以方便读者。《辑释》基本恢复了这一唐代药学名著的原貌,弥补了佚书的空缺,而且在辑复过程中考订校正了诸书在辑录传抄中的衍误,对研究药物发展史和研究本草文献,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