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是文化的选择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几位出版界同志在一起闲聊,谈到如今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但值得阅读的图书却越来越少,有保留价值的图书更少。自然,这里的“少”,是相对数量的“多”而言的。从绝对量来看,可读的书与可保留的书,也还是
-
全文:近日,几位出版界同志在一起闲聊,谈到如今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但值得阅读的图书却越来越少,有保留价值的图书更少。自然,这里的“少”,是相对数量的“多”而言的。从绝对量来看,可读的书与可保留的书,也还是
-
人文文化是“牛鼻子”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几天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到文化发展不宜只注目于“物化”的形态,热衷于建造各种文化景观,也不宜过于着眼文化的经济效果,搞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点应发展精神性的东西,注重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主要是什么呢?上文没有展开。今读一则报道,称新闻出版总署副
-
全文:几天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到文化发展不宜只注目于“物化”的形态,热衷于建造各种文化景观,也不宜过于着眼文化的经济效果,搞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点应发展精神性的东西,注重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主要是什么呢?上文没有展开。今读一则报道,称新闻出版总署副
-
出版的“质量意识”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出版的“质量意识”
-
出版人生未蹉跎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先后参加过三种工作:教育、新闻、出版。从业时间最长的是出版,2005年6月退休后,仍在出版业发挥“余热”,参与一些活动,诸如审读书稿、出版研讨、职称评定、优秀图书评选、图书资助评审、出版社等级评估,等等,时间相加约四十年,如今我八十岁,是我走过的人生的一半。做好任何工作,首要条件是要热爱工作,要“
-
全文:我先后参加过三种工作:教育、新闻、出版。从业时间最长的是出版,2005年6月退休后,仍在出版业发挥“余热”,参与一些活动,诸如审读书稿、出版研讨、职称评定、优秀图书评选、图书资助评审、出版社等级评估,等等,时间相加约四十年,如今我八十岁,是我走过的人生的一半。做好任何工作,首要条件是要热爱工作,要“
-
跟风出版之风该停了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日信息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跟风,可以说是出版界的一个痼疾。尽管为舆论所不齿,但此“风”仍然刮个不停。眼前影响较大的一桩,就是紧跟着易中天《品三国》的热销。有家出版社将过去出版的易中天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迅速更名为《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出版,书名突出“品三国前传”几个字,而装帧设计又酷似易中天的《品三国》,读者若不加
-
全文:跟风,可以说是出版界的一个痼疾。尽管为舆论所不齿,但此“风”仍然刮个不停。眼前影响较大的一桩,就是紧跟着易中天《品三国》的热销。有家出版社将过去出版的易中天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迅速更名为《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出版,书名突出“品三国前传”几个字,而装帧设计又酷似易中天的《品三国》,读者若不加
-
跟风出版之“风”该停了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跟风,可以说是出版界的一个痼疾。尽管为舆论所不齿,但此“风”仍然刮个不停。眼前影响较大的一桩,就是紧跟着易中天《品三国》的热销。有家出版社将过去出版的易中天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迅速更名为《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出版,书名突出“品三国前传”几个字,而装帧设计又酷似易中天的《品三国》,读者若不加
-
全文:跟风,可以说是出版界的一个痼疾。尽管为舆论所不齿,但此“风”仍然刮个不停。眼前影响较大的一桩,就是紧跟着易中天《品三国》的热销。有家出版社将过去出版的易中天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迅速更名为《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出版,书名突出“品三国前传”几个字,而装帧设计又酷似易中天的《品三国》,读者若不加
-
没有庸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江曾培近10年来,资深“新闻闲人”陈云发潜心钻研学问,涉猎多个领域,出版了《元杂剧选解》《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等著作,还参加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中新闻、出版、戏剧、电影、音舞等部分的撰稿。近日,这本新作《错位的人杰》“冒暑问世”,这已是他的第14部
-
全文:江曾培近10年来,资深“新闻闲人”陈云发潜心钻研学问,涉猎多个领域,出版了《元杂剧选解》《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等著作,还参加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中新闻、出版、戏剧、电影、音舞等部分的撰稿。近日,这本新作《错位的人杰》“冒暑问世”,这已是他的第14部
-
招聘中的病态文化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对于诗,我平时读得较少,尤其是前些年一些年轻人的新诗,以追求“先锋”为时髦,就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尽管费劲去读它,却往往不知究竟,得不到什么审美的愉悦,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以一而再,难于再而三,逐渐我疏离了当代诗作。近日读了冰洁的《还看今朝》、《岁月深处》两部诗集,虽然作者也很年轻,诗也颇
-
全文:对于诗,我平时读得较少,尤其是前些年一些年轻人的新诗,以追求“先锋”为时髦,就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尽管费劲去读它,却往往不知究竟,得不到什么审美的愉悦,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以一而再,难于再而三,逐渐我疏离了当代诗作。近日读了冰洁的《还看今朝》、《岁月深处》两部诗集,虽然作者也很年轻,诗也颇
-
不宜把娱乐和文化一锅煮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江曾培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娱乐业的发展并不等于文化发展,娱乐活动的增多并不等于文化活动的增多,人的娱乐需求得到满足并不等于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至于我们应当着力推动发展的,是文化,不是娱乐冯骥才先生
-
全文:江曾培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娱乐业的发展并不等于文化发展,娱乐活动的增多并不等于文化活动的增多,人的娱乐需求得到满足并不等于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至于我们应当着力推动发展的,是文化,不是娱乐冯骥才先生
-
《巴金六十年文选》的编选出版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27年1月初,巴金离开上海前往法国求学,临行前他写了《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抒发了即将成为游子的他对灾难深重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他从事写作的开始。到1987年1月,巴金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已经整整六十年。1986年秋,上海文艺出版社为纪念巴金创作六十周年,着手编选一部巴金文选。巴金是以小说创作
-
全文:1927年1月初,巴金离开上海前往法国求学,临行前他写了《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抒发了即将成为游子的他对灾难深重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他从事写作的开始。到1987年1月,巴金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已经整整六十年。1986年秋,上海文艺出版社为纪念巴金创作六十周年,着手编选一部巴金文选。巴金是以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