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队医院医疗卫生装备管理体会
-
作者:
赵宁志 刘文华 郁乃东 陈邦元 王敏产 金志伟 来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卫生装备 管理 军队医院
-
描述:医疗卫生装备虽然具有军民兼容的特点,既要考虑平时医疗服务的需要,更要兼顾战时卫勤保障的需求;既有利于和平时期卫生工作的开展,又要有利于战时和应急突发事件复杂环境下进行机动保障的开展[1]。管理和使用好卫生装备,使之始终处于完好状态。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装备建设水平卫生装备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面
-
全文:医疗卫生装备虽然具有军民兼容的特点,既要考虑平时医疗服务的需要,更要兼顾战时卫勤保障的需求;既有利于和平时期卫生工作的开展,又要有利于战时和应急突发事件复杂环境下进行机动保障的开展[1]。管理和使用
-
弹奏好上海出版的音符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前一段日子,上海出版界开展了关于“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的研讨。上海是我国近代出版的发源地,它是伴随着近代上海的崛起而形成的。我国很早就有出版活动,公元7世纪,宋朝毕 发明活字印刷术,使中国出版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当时的上海刚刚成镇,出版方面少有什么有影响的纪录。直到上一个世纪之交,上海发育成中
-
全文:前一段日子,上海出版界开展了关于“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的研讨。上海是我国近代出版的发源地,它是伴随着近代上海的崛起而形成的。我国很早就有出版活动,公元7世纪,宋朝毕 发明活字印刷术,使中国出版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当时的上海刚刚成镇,出版方面少有什么有影响的纪录。直到上一个世纪之交,上海发育成中国第最升一大都市,万商云集,人文荟萃,才形成为我国近代出版中心。鼎盛时期,沪版图书市场份额占全国8成以上,全国初等中等教育的教材出版几乎为上海的“商务”和“中华”包揽。许多影响深远的扛鼎之作,如《天演论》、《原富》、《辞源》、》、《四部丛刊》、《万有文库》、《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都是在上海付梓问世。不过,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国势的衰败,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上海出版业也盛况不再。全国解放以后,出版格局进行了调整,“商务”、“中华”等著名出版机构迁移北京。上海出版业在全国所占的份额,约为15%,上海仍然是中国出版的一个重镇。1981年后,各地方出版社的办社方针,由原来的“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改变为面向全国”,大大促进了全国出版业的发展,上海出版业在全国的比重也就相应再度下降,但上海在出版结构和图书质量方...
-
悲情金刚经
-
作者:暂无 来源:民间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清道光年间,山西吕梁山上有一座寺庙,叫“净慈寺”。比起五台山那些名寺,这座小庙虽不著名,但香火却一直很旺,因为寺里有件“镇寺之宝”——一本《金刚经》。传说,这是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手书的真迹,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净慈寺有这样的宝贝,进香的客人自然不会嫌路远寺偏,纷纷前来,期望能一饱眼福。但寺中住持——
-
全文:嘱咐当地知府派几个卫兵护送智清一行人。 孰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半路上,遇到一伙蒙面强盗。经过一场厮杀,那几个卫兵败下阵来,两个僧人也被砍成重伤。 智清长老身中数刀,却一直死死抱住宝经,一个强盗上前对着他的臂膀猛刺几刀,另一个狠狠掰开他的手指,将宝经抢走后扬长而去。
-
演春与鞭春俗
-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
描述: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装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出现在东汉人的著述,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
-
全文:,以博口彩。队伍一般经积玉桥、袁家湾、东门、太平桥,在东郊的空地上,谓之“春场”,开始东郊迎春。搭建临时建筑,建筑物内塑一土牛和春神。土牛南向,春神西向,官员、绅士、儒生依次入座。春官报告“春至”,官员
-
五四:投毒谣言与反日 风潮
-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教育·国家历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刊记者 李远江 在五四运动的敏感时期,一批“日本人投毒”的传闻突然爆发,打破了学生试图将运动控制在和平范围的努力,使上海陷入民族情绪与安全恐慌交织的氛围中。 1919年5月底,一个“日本人投毒”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上海市井中流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
-
全文:的自来水龙头上放毒。尽管同日的《民国日报》专门撰文澄清,经警察局检验,该日本人瓶中之物实为酱油,绝非国人所言之毒品,但虚惊一场的结局却丝毫没有消解人们的恐慌情绪。 紧接着,6月9日《新闻
-
歌哭于斯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陈善曛 一、劈面迎来的都是出人意表 四年前我是为一件好伤脑筋的事回长沙的。在这里不想再提那件事了。在长沙期间,我只在办那件事的空档里才找朋友玩。那次回长沙是2006年4月的12日。我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那天是我们单位离退休支部每月活动的日子。喝完早茶才走,过了九点钟。动身的时候气温
-
全文:可以欣赏云烟缥缈忽浓忽淡的景色了。这比起刚才被剥夺了所有题材的沉闷,就多了些丰富与轻逸。天色亮了些,但还是浓云密布,等到完全走出雾统治的地段,又遭遇了一场冰雹的强攻。拳头大的冰雹砸到路面上,像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