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责任如石 甸甸之沉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作者说,做编辑出版工
全文:,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作者说,做编辑出版工作,“心中要有一块石头”。
苏联解体之后……——访问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散记
作者: 史中兴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  谢尔  苏维埃  莫斯科  工作人员  雕像  乌克兰人  立陶宛人  苏联解体  访问 
描述:《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和记者张冠华,应俄国《文学报》的邀请,于4月下半月访问了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三国。史氏撰《苏联解体后……》一文,报道出访见闻。
全文:《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和记者张冠华,应俄国《文学报》的邀请,于4月下半月访问了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三国。史氏撰《苏联解体后……》一文,报道出访见闻。
说真话实话的《群言》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话  九十年代  实话  杂志编辑  编辑工作  写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  《随感录》 
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结识了《群言》杂志编辑吴志实。其时我任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吴志实同志一样,编辑工作之余也喜欢写点杂文随笔,我俩可说是双料的同行,早已互知对方姓名,但相知不相识,那次相见甚欢。此后我们不时电话联络,并互赠著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应志实之约,为《群言》专栏
全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结识了《群言》杂志编辑吴志实。其时我任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吴志实同志一样,编辑工作之余也喜欢写点杂文随笔,我俩可说是双料的同行,早已互知对方姓名
让“朝阳产业”燃烧得更明丽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工作者  接力工程  知识经济时代  朝阳产业  编辑家  本世纪初  中国新文学  新文学大系  世纪工程  出版业 
描述:发轫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到今天走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反映这一历程的皇皇巨著《中国新文学大系》,依赖几代作家、编辑家一棒接一棒地共同奋力完成。我也在这当中接了一“棒”。这一出版界的巨大“世
全文:发轫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到今天走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反映这一历程的皇皇巨著《中国新文学大系》,依赖几代作家、编辑家一棒接一棒地共同奋力完成。我也在这当中接了一“棒”。这一出版界的巨大“世
“樱榴居”主鲁彦周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文学  作家  鲁彦周  友谊  合肥  初级阶段  创作  长篇小说  作品 
描述:编辑与作家的关系,初级阶段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关系。你约稿,我交稿。相互联系的纽带,就是这种约稿、交稿的公事。公事完了,纽带也就断了。进一步的,是能在这种公事公办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友情、友谊。相互不仅谈稿子,而且谈人生,谈社会,谈创作,谈家事,谈文人的喜
全文:编辑与作家的关系,初级阶段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关系。你约稿,我交稿。相互联系的纽带,就是这种约稿、交稿的公事。公事完了,纽带也就断了。进一步的,是能在这种公事公办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友情、友谊。相互不仅谈稿子,而且谈人生,谈社会,谈创作,谈家事,谈文人的喜
责任如石 甸甸之沉:《心中要有块石头》序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文化追求  创新精神  办公室  宿舍楼  块石  机关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  出版人  大学毕业 
描述:读着郝铭鉴先生的这个集子,心里感到十分亲切。铭鉴大学毕业后,做过10年机关工作,此后就长期在出版阵地驰骋,卓然成家,成就显著。我和铭鉴同事30多年,同在一家出版社,同坐一间办公室,同住一幢宿舍楼,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全文:读着郝铭鉴先生的这个集子,心里感到十分亲切。铭鉴大学毕业后,做过10年机关工作,此后就长期在出版阵地驰骋,卓然成家,成就显著。我和铭鉴同事30多年,同在一家出版社,同坐一间办公室,同住一幢宿舍楼,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从“谜”到“迷”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专业  中国经济  感受  负责人  外国媒体  路透社  编辑史  社长 
描述:【声音]从“谜”到“迷”,是一些外媒负责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一些外国媒体老总也纷纷谈起他们对中国的感受。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1991-1994年曾担任路透社中国分社社长。他说,他第一次来到
全文:【声音]从“谜”到“迷”,是一些外媒负责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一些外国媒体老总也纷纷谈起他们对中国的感受。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1991-1994年曾担任路透社中国分社社长。他说,他第一次来到
《吴兴人时评杂文选》序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文家  《吴兴人时评杂文选》  新闻工作  50年代  文汇报   
描述:吴兴人先生是位资深杂文家、时评家。上世纪50年代末,他还在大学读书时,就有杂文问世。他的才华为文汇报总编辑、著名杂文家陈虞孙所赏识,于1960年初,在他大学即将毕业时,就捷足先登地将他揽入文汇报怀中。新闻工作的岗位,为"才露尖尖角"的青年吴兴人,提供了一个适宜成才的环境与纵横驰骋
全文:吴兴人先生是位资深杂文家、时评家。上世纪50年代末,他还在大学读书时,就有杂文问世。他的才华为文汇报总编辑、著名杂文家陈虞孙所赏识,于1960年初,在他大学即将毕业时,就捷足先登地将他揽入文汇报怀中。新闻工作的岗位,为"才露尖尖角"的青年吴兴人,提供了一个适宜成才的环境与纵横驰骋
半生出版岁月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小说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江曾培 1933年10月出生,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05年退休。曾创办《小说界》《艺术世界》杂志,著作有《艺术鉴赏漫笔》《小说虚实录》《缪斯的眼睛》《微型小说面面观》《一个总编辑的手记》等三十余
全文:江曾培 1933年10月出生,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05年退休。曾创办《小说界》《艺术世界》杂志,著作有《艺术鉴赏漫笔》《小说虚实录》《缪斯的眼睛》《微型小说面面观》《一个总编辑的手记》等三十余
繁荣文化事业 丰富文化生活
作者: 马莉莉 王元化 江曾培 徐中玉 尚丁 周小燕 谢晋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形势  观众  文化事业  文化生活  文化素质  改革开放  社会效应  经济的  文化工作者  繁荣 
描述:,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和民盟上海市委召开了题为《繁荣文化事业
全文:,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和民盟上海市委召开了题为《繁荣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生活》的专题座谈。座谈会由民盟中央副主席、群言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陶大鏞同志主持。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