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二病方》鳣鱼血、鲋鱼、蠸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五十二病方》鳣鱼血、鲋鱼、蠸考释
-
《五十二病方》与《肘后方》勘比分(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方 本草经 主治症 赤小豆 同用 蛇床子 药性论 痈疽 甘草 五十二病方
-
描述:把《五十二病方》所载280个方子及247味药物同古代方书,本草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古代方书中,有很多药物及其主治的病证,与《五十二病方》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病方》以甘草治诸外伤及痈疽等症
-
全文:把《五十二病方》所载280个方子及247味药物同古代方书,本草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古代方书中,有很多药物及其主治的病证,与《五十二病方》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病方》以甘草治诸外伤及痈疽等症
-
李世贤动摇说辨
-
作者:
王煊城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李世贤 部队 太平天国后期 太平军 天京 清方 汪海洋 清军 李秀成
-
描述:侍王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关键人物。他是一方面军的主帅,他的部队是太平军的四大主力(另三支就是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的部队)之一,1864年天京失陷以后,更是接过太平天国革命大旗,继续进行抗清
-
全文:侍王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关键人物。他是一方面军的主帅,他的部队是太平军的四大主力(另三支就是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的部队)之一,1864年天京失陷以后,更是接过太平天国革命大旗,继续进行抗清
-
从药物产地看《五十二病方》的产生时代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蜀都赋 蜀椒 《五十二病方》 禹贡 此方 郭璞注 夏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芳椒
-
描述:《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药物涉及产地名称有二:一是荆,二是蜀。 (一)荆《病方》251行:“青蒿者,荆名曰[秋]。(艹屈)者,荆名曰卢茹。”此方中,青蒿、(艹屈)两味药在古代荆的地方,分别称为[秋](秋应作(?))、卢茹。荆是什么地方?《尚书·夏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
-
全文:《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药物涉及产地名称有二:一是荆,二是蜀。 (一)荆《病方》251行:“青蒿者,荆名曰[秋]。(艹屈)者,荆名曰卢茹。”此方中,青蒿、(艹屈)两味药在古代荆的地方,分别
-
《五十二病方》“攻口、(木虖)、产齐赤”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傅 千金方 说文 第三方 考释 本草拾遗 小儿 开宝本草 药名 五十二病方
-
描述:《五十二病方》第196——207页列有现存药名表。在表的末尾有14种待考药名。其中有“攻口”、“?”、“产齐赤”。笔者试释如下。一、攻口攻口疑即《病方》治痂方中的攻脂。《病方》107页治痂第三方:“冶仆累,以攻(釭)脂饍而傅。傅,炙之。三、四傅。”此方中有攻(釭)脂。
-
全文:《五十二病方》第196——207页列有现存药名表。在表的末尾有14种待考药名。其中有“攻口”、“?”、“产齐赤”。笔者试释如下。一、攻口攻口疑即《病方》治痂方中的攻脂。《病方》107页治痂第三方:“冶仆累,以攻(釭)脂饍而傅。傅,炙之。三、四傅。”此方中有攻(釭)脂。
-
临床常用技术(十二):腹腔穿刺术
-
作者:
孙成林 贾元吉 汪海洋 来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并发症 禁忌证 操作方法 适应证 腹腔穿刺术
-
描述:本文介绍腹腔穿刺术的临床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等相关问题.
-
全文:本文介绍腹腔穿刺术的临床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等相关问题.
-
《五十二病方》药物“蒿、青蒿、白蒿”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郭璞 清代 郝懿行 考释 药物 尔雅 白蒿 青蒿 五十二病方
-
描述: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释草》:‘萧,萩。’郭璞注‘即蒿。’这里是说荆楚地方称青蒿为萩。”笔者对此注持有不同的看法。按萩蒿是
-
全文: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
-
《五十二病方》药物丹、水银、青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说文 皮肤病 司马相如 巴郡 子虚赋 男子 段玉裁 五十二病方 水银
-
描述: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
-
全文: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注云:“丹,丹砂”。按丹,《病方》有时亦称丹沙。如《病方》130行:“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鱼血,若以鸡血,皆可。”《本草经》谓丹沙能化为汞。汞的古字为澒。
-
《五十二病方》“彘鱼”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山海经 鱼纲 江豚 日华子本草 本草拾遗 河豚 本草纲目 无毒 名医别录
-
描述:《病方》23行:“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取彘鱼,燔而冶。”方中“彘鱼”注云:“彘鱼,疑即《名医别录》鮧鱼,彘、鮧,古脂部字,音近相通”。该注以音近相通,连系彘鱼疑为鮧鱼。 鮧鱼是什么鱼呢? 《名医别录》云:“鮧鱼,咪甘,无毒。主百病。”陶弘景注:“鮧鱼,此是鳀(音题)也,即是鲇。”《唐本草》
-
全文:《病方》23行:“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取彘鱼,燔而冶。”方中“彘鱼”注云:“彘鱼,疑即《名医别录》鮧鱼,彘、鮧,古脂部字,音近相通”。该注以音近相通,连系彘鱼疑为鮧鱼。 鮧鱼是什么鱼呢? 《名医别录》云:“鮧鱼,咪甘,无毒。主百病。”陶弘景注:“鮧鱼,此是鳀(音题)也,即是鲇。”《唐本草》注:“鮧鱼,一名鲇鱼,一名鳀鱼。”《本草纲目》云:“鮧鱼,古曰?,今日鲇;北人日?,南人曰鲇。鱼额平夷低偃,其涎粘滑。”鲇,即鱼纲,鲶科的鲇(Parasilurus asotus)。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口宽大,有须2对。眼小。背鳍一个,很小;臀鳍长,与尾鳍相
-
浮山华严寺朗目本智禅师评传
-
作者:
黄夏年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寺 妙峰山 佛教文化 华严经 憨山德清 禅师 鸡足山 华严学 禅宗 浮山
-
描述:安徽枞阳白荡湖畔的浮山,又称浮渡山,源于山形如巨舟,浮于水际而得名。这块面积18平方公里的土地,蕴集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文化就是浮山历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山上的华严寺座落在金谷
-
全文:安徽枞阳白荡湖畔的浮山,又称浮渡山,源于山形如巨舟,浮于水际而得名。这块面积18平方公里的土地,蕴集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文化就是浮山历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山上的华严寺座落在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