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本是有情物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许广平 爱眉小札 《报任安书》 河南王 吟秋 雁传书 朱元晦 书信集 徐志 郭汉城
-
描述:近日我接到河南王金魁先生寄赠的《书简》,这是当今国内唯一研究书信文化的专刊,已印行了24辑,免费赠送了近七万册。同时,寄来《尺牍清吟》一册,汇集几十位当代文人墨客缅怀书信文化的诗作,如诗人屠岸的:“鱼雁传书事渺茫,手机电脑续登场。可怜手迹成稀罕,笔墨书函字字香。”再如戏剧家郭汉城的:“踏遍山川采撷忙
-
全文:的:“鱼雁传书事渺茫,手机电脑续登场。可怜手迹成稀罕,笔墨书函字字香。”再如戏剧家郭汉城的:“踏遍山川采撷忙,何期取次识华章。逢人说项君情美,细嚼长吟一种香。”总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纵然通讯今趋速,犹恐难抛翰墨香。”
-
话说作品的容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作家 文艺复兴时期 文坛 性格 思想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英国 容量
-
描述:(一) 歌德赞扬莎士比亚,用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虽丰,但具体算来,《莎士比亚全集》也不过十一卷,怎么称作“说不尽”呢?“说不尽”者,系指其作品所蕴蓄的内含无限广阔、深邃、丰富、伟大,讲不完、挖不尽。
-
全文:(一) 歌德赞扬莎士比亚,用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虽丰,但具体算来,《莎士比亚全集》也不过十一卷,怎么称作“说不尽”呢?“说不尽”者,系指其作品所蕴蓄的内含无限广阔、深邃、丰富、伟大,讲不完、挖不尽。
-
说真话实话的《群言》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话 九十年代 实话 杂志编辑 编辑工作 写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 《随感录》
-
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结识了《群言》杂志编辑吴志实。其时我任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吴志实同志一样,编辑工作之余也喜欢写点杂文随笔,我俩可说是双料的同行,早已互知对方姓名,但相知不相识,那次相见甚欢。此后我们不时电话联络,并互赠著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应志实之约,为《群言》专栏
-
全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结识了《群言》杂志编辑吴志实。其时我任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吴志实同志一样,编辑工作之余也喜欢写点杂文随笔,我俩可说是双料的同行,早已互知对方姓名
-
人事有代谢-杨西光同志二三事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人事有代谢-杨西光同志二三事
-
文学语言要洁而有味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文学语言要洁而有味
-
有感于“包青天”轰动曼谷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警察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感于“包青天”轰动曼谷
-
有感于狮城“土不露面”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滩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感于狮城“土不露面”
-
具有几个光振荡周期的飞秒激光脉冲
-
作者:
冯璐 那日 杨体强 冯启元 来源:光学技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光孤子通信 自相位调制 飞秒激光脉冲
-
描述: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 ,推导出了具有几个光振荡周期的飞秒激光脉冲在非线性光纤中传输的方程和非线性光纤的折射率。给出了描述具有几个光振荡周期的飞秒激光脉冲在非线性光纤中传输方程的解。研究了在非线性光纤
-
全文: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 ,推导出了具有几个光振荡周期的飞秒激光脉冲在非线性光纤中传输的方程和非线性光纤的折射率。给出了描述具有几个光振荡周期的飞秒激光脉冲在非线性光纤中传输方程的解。研究了在非线性光纤
-
此境只应天上有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漓江 照相机 阳朔 雨点 浪漫色彩 竹筏 发黑 上抬 桂林山水 两岸
-
描述:不知什么时候夜幕已经隐没,从硬卧上坐起,抬眼望窗外,巨笋般的奇峰拔地而起,一座,又是一座,相连成林。我看得呆了:跃身从铺上跳下,双手把沉重的车窗往上抬起几格,几颗雨点扑打脸颊,灰灰蒙蒙云雾中,灰得发黑的群峰更平添神奇的魁力。这就是桂林的山呀!
-
全文:不知什么时候夜幕已经隐没,从硬卧上坐起,抬眼望窗外,巨笋般的奇峰拔地而起,一座,又是一座,相连成林。我看得呆了:跃身从铺上跳下,双手把沉重的车窗往上抬起几格,几颗雨点扑打脸颊,灰灰蒙蒙云雾中,灰得发黑的群峰更平添神奇的魁力。这就是桂林的山呀!
-
东京审判有始无终
-
作者:
金光群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远东 麦克阿瑟 军事法庭 南京大屠杀 中国法 东京审判 战犯 战争罪犯 法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当年中、美、英、苏主要盟国在多次声明中,宣称为了世人不再遭战祸,必须严惩战争罪犯。1945年11月20日,在德国纽伦堡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捕获的19名纳粹战犯进行审讯,到次年10月16日宣判,其中12名判绞死刑。火化后连同自杀的戈林骨灰,随风吹散,不留痕迹。
-
全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当年中、美、英、苏主要盟国在多次声明中,宣称为了世人不再遭战祸,必须严惩战争罪犯。1945年11月20日,在德国纽伦堡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捕获的19名纳粹战犯进行审讯,到次年10月16日宣判,其中12名判绞死刑。火化后连同自杀的戈林骨灰,随风吹散,不留痕迹。为人类伸张了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