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南华史略
-
作者:
释传正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简介 寺庙 僧侣 生平事迹 中国 禅宗 曲江县
-
描述:本书介绍了南华寺的概貌与现状,南华寺的历史沿革,曹溪禅及其法脉繁衍,古代南华寺的高僧名德、近现代南华寺的高僧名德,以及现任主持传正大和尚的简要生平。
-
全文:本书介绍了南华寺的概貌与现状,南华寺的历史沿革,曹溪禅及其法脉繁衍,古代南华寺的高僧名德、近现代南华寺的高僧名德,以及现任主持传正大和尚的简要生平。
-
[0图]持盈守成 明清时期佛教
-
作者:
熊江宁 来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佛教史 明清时代 中国
-
描述:本书叙述元、明、清三代喇嘛教、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介绍这一时期的佛教人物、明四高僧、明代居士(宋濂、李贽)、五世达赖喇叭、清代居士(八大山人)等。详细叙述了元、明、清三代喇嘛教、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
-
全文:本书叙述元、明、清三代喇嘛教、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介绍这一时期的佛教人物、明四高僧、明代居士(宋濂、李贽)、五世达赖喇叭、清代居士(八大山人)等。详细叙述了元、明、清三代喇嘛教、禅宗、天台宗、律宗等的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
-
[0图]禅和之声:“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
-
作者:
明生 来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学术会议 宗教文化 禅宗
-
描述:02150406
-
全文:02150406
-
[0图]三题集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中国 时事评论 现代
-
描述:本书中文章均属杂文性时评,包括“奥运三观”、“贪官三相”、“廉政三题”、“公交三写”、“美容三叶”、“安全三呼”、“节约三式”、“动物三章”等辑,每辑3篇文章。
-
全文:本书中文章均属杂文性时评,包括“奥运三观”、“贪官三相”、“廉政三题”、“公交三写”、“美容三叶”、“安全三呼”、“节约三式”、“动物三章”等辑,每辑3篇文章。
-
[0图]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 安徽省新世纪首届城市规划获奖论文集
-
作者:
谢志平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城市规划 安徽省
-
描述:本书论文分七个专题:城镇体系·总体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历史名城、名镇保护规划;规划理论研究;生态·环境·景观规划;城市测绘·专业规划;规划实施、管理。
-
全文:本书论文分七个专题:城镇体系·总体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历史名城、名镇保护规划;规划理论研究;生态·环境·景观规划;城市测绘·专业规划;规划实施、管理。
-
[0图]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
作者:
周川 来源: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 生平事迹 中国 近现代
-
描述:本书收入三千多位对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类高等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记载了每位人物主要的高等教育经历、重要的教学办学业绩、相关的理念主张、重要的教科书和著作等。本书是对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一次较为系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古观今,鉴往知来,通过人物来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近现代化进
-
全文:高等教育人物一次较为系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古观今,鉴往知来,通过人物来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近现代化进程及其规律,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宣扬“别太老实”为哪般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嘉峪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鼓噪为人处世“别太老实”,是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老实人心中装着他人,以社会正义为重,而不老实的人,为了追求个人“日进斗金”或“平步青云”,圆滑世故,讨好卖乖,不讲原则,老实不仅不同于无能,相反,其诚信实干,实事求是,崇德向善的作风确是其赢得成功的智慧之所在。见到一本名叫“别太老实,也别太不老实
-
全文:鼓噪为人处世“别太老实”,是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老实人心中装着他人,以社会正义为重,而不老实的人,为了追求个人“日进斗金”或“平步青云”,圆滑世故,讨好卖乖,不讲原则,老实不仅不同于无能,相反,其诚信实干,实事求是,崇德向善的作风确是其赢得成功的智慧之所在。见到一本名叫“别太老实,也别太不老实
-
读“邑有流亡愧俸钱”有感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江曾培夏日读诗消暑,发觉唐宋不少诗人都是官员,他们诗名盛,政声隆,可谓作文从政两相宜。在他们的诗作里,不乏对为官生态和心态的描述。唐代韦应物在滁州刺史任上,见到社会混乱,民生凋敝,在给好友李儋的诗中写道:“邑有流亡愧俸钱”,为管辖地区有流亡的灾民深深引咎自责。这与白居易在《卖炭翁》《观刈麦》等诗篇中
-
全文:江曾培夏日读诗消暑,发觉唐宋不少诗人都是官员,他们诗名盛,政声隆,可谓作文从政两相宜。在他们的诗作里,不乏对为官生态和心态的描述。唐代韦应物在滁州刺史任上,见到社会混乱,民生凋敝,在给好友李儋的诗中写道:“邑有流亡愧俸钱”,为管辖地区有流亡的灾民深深引咎自责。这与白居易在《卖炭翁》《观刈麦》等诗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