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反思企业的本性与责任。进入市场经济后,有一句话几乎成了许多企业的“圣经”,那就是“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
-
全文:反思企业的本性与责任。进入市场经济后,有一句话几乎成了许多企业的“圣经”,那就是“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
-
[0图]每一个今天都是年轻的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稿集散文、杂文百篇,各占一半,四分之三系新世纪以来刊发于报刊上的没有结集出版过的新作,不少篇在报刊发表后,百度、新浪、网易、凤凰等网站即予转载,也有报刊转载。其中散文出自真情实感,有思想、文化
-
全文:本书稿集散文、杂文百篇,各占一半,四分之三系新世纪以来刊发于报刊上的没有结集出版过的新作,不少篇在报刊发表后,百度、新浪、网易、凤凰等网站即予转载,也有报刊转载。其中散文出自真情实感,有思想、文化
-
[0图]神农本草经辑校
-
作者:
尚志钧辑校 来源: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
描述:《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汉代本草官托名之作,当时有多种本子,后因战乱丧失。仅存四卷本(见陶隐居序),经魏晋名医增订,又产生多种本子,陶隐居序称之为“诸经”,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
-
全文:《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汉代本草官托名之作,当时有多种本子,后因战乱丧失。仅存四卷本(见陶隐居序),经魏晋名医增订,又产生多种本子,陶隐居序称之为“诸经”,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
-
[0图]宗教与现代社会
-
作者:
印顺 李大华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
描述:本书集中探讨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主要分为四个论域:宗教理论论域、佛教论域、道教论域和民间宗教论域。宗教理论论域探讨宗教与世俗化的理论问题,是经典宗教、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社会相遇后的思考,佛教论域
-
全文:本书集中探讨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主要分为四个论域:宗教理论论域、佛教论域、道教论域和民间宗教论域。宗教理论论域探讨宗教与世俗化的理论问题,是经典宗教、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社会相遇后的思考,佛教论域
-
盲目攀比会销蚀快乐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单筒望远镜英国心理学家调查1万人的快乐程度与收入关系后发现,虽然收入在某种程度上起重要作用,但人们更看重与别人比较的结果。这就是说,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是否快乐,但对人的心情影响的更大因素,却是
-
全文:单筒望远镜英国心理学家调查1万人的快乐程度与收入关系后发现,虽然收入在某种程度上起重要作用,但人们更看重与别人比较的结果。这就是说,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是否快乐,但对人的心情影响的更大因素,却是
-
[0图]《本草拾遗》辑释
-
作者:
唐 陈藏器 尚志钧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所撰的总结唐代药物学的一部名著。《唐本草》编撰时新增药物只有114种,而本书载药比《唐本草》新增药多六倍。书中收罗广博,内容丰富。明代李时珍曾评价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书于739年编成,原书早佚。本书是我国本草文献专家尚
-
全文: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书于739年编成,原书早佚。本书是我国本草文献专家尚志钧教授根据《证类本草》、《医心方》诸书中所辑的本书资料,加以归类排比,编辑恢复此书旧貌。书中对
-
[0图]2016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冲刺10套卷 综合 英语 2
-
作者:
汪海洋 汪学能 赵鑫全 来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分为10套英语(二)模拟试题及解析和10套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模拟试题及解析,每套试题均严格按照新考试大纳的要求进行编写,符合近几年的命题趋势,能够在短期内使广大考生对考试命题的热点、难点、易错点有清晰的认识,无疑是考生考前练手冲分的选择。本书配备全真的答题卡,帮助考生提前“身临其境”地了解考试
-
全文:点有清晰的认识,无疑是考生考前练手冲分的选择。本书配备全真的答题卡,帮助考生提前“身临其境”地了解考试最真实的环境,在测试结束后,还可参考详细的试题解析。本书适合参加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的考生在冲刺阶段复习使用。'
-
[0图]相遇历史-老报人访谈录
-
作者:
李清川 来源:上海:文汇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访谈录 中国 新闻工作者 现代
-
描述:随着胡正之、张季鸾、史量才、戈公振、范长江、徐铸成等一代新闻大家花果飘落,马达、束纫秋、冯英子、张之江、郑重等一代职业报人渐行渐远,张启承、丁法章、石俊升、金福安等一代报业掌门人温婉转身,中国报业发展历经的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旧政权交替间、改革开放三十年等重要断代的波澜壮阔,都成为了现实生活的过往。在
-
全文:的精神富足,是否也能与今天的我们同行?当今天的我们有幸侧身于后未人的“先生”之列时,是否也会有“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的一份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