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军事训练与管理
-
作者:
王东原讲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 来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民国 文集 地点 年代 军事训练 中国
-
描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收讲词10篇:《军事训练》、《军事管理》、《确实的检讨》、《秘密的检讨》、《力行要旨》、《秩序浅释》、《军纪》、《军法》等。
-
全文: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收讲词10篇:《军事训练》、《军事管理》、《确实的检讨》、《秘密的检讨》、《力行要旨》、《秩序浅释》、《军纪》、《军法》等。
-
拔苗助长与本末移位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春节走亲访友,听到不少小辈的“诉苦”:学业过重。学校的课业本来就够多了,家里还要加码。正规的功课学了不够,还要去学钢琴,学绘画,或者学书法,学音乐。整天没有玩的时间,夜晚睡眠不足,双休日还要忙于请老师补课。一位小学生说,他是家里“最忙的人”,羡慕爷爷奶奶生活自在,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够退休!当今社会竞争
-
全文:春节走亲访友,听到不少小辈的“诉苦”:学业过重。学校的课业本来就够多了,家里还要加码。正规的功课学了不够,还要去学钢琴,学绘画,或者学书法,学音乐。整天没有玩的时间,夜晚睡眠不足,双休日还要忙于请老师补课。一位小学生说,他是家里“最忙的人”,羡慕爷爷奶奶生活自在,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够退休!当今社会竞争
-
荒煤与“新文学大系”电影卷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荒煤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去年在北京举行,《陈荒煤文集》同时与读者见面。荒煤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主要奠基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约请他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第四辑电影卷并作序。1995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分卷主编会议。当时,荒煤因病未能参加,我与电影卷责任编
-
全文:陈荒煤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去年在北京举行,《陈荒煤文集》同时与读者见面。荒煤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主要奠基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约请他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第四辑电影卷并作序。1995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分卷主编会议。当时,荒煤因病未能参加,我与电影卷责任编
-
[0图]中国专家人才库 5
-
作者:
白雪岩 来源: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名录 学科 地点 年代 中国 专家 现代
-
描述:本书收录了基础科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类、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类、生物科学与技术类、管理科学与经济类等。
-
全文:本书收录了基础科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类、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类、生物科学与技术类、管理科学与经济类等。
-
[0图]中学生作文要点指导与写作能力培养
-
作者:
金太顺 蔡笑扬 刘桂兰 来源: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中学生作文要点指导与写作能力培养
-
[0图]人生真言 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副刊选萃
-
作者:
解放军报社理论部 来源:济南:黄河出版社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军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
-
描述:人生真言 解放军报《生活与修养》副刊选萃
-
[0图]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 炼狱与圣火
-
作者:
柯灵 来源:上海:文汇出版社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 炼狱与圣火
-
“十年磨一剑”与“一年磨十剑”(新语)
-
作者:
江曾培 戴继斌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十年磨一剑”与“一年磨十剑”(新语)
-
[0图]农林部河北垦业农场之过去现在与将来
-
作者:
常宗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国 地点 农场 年代 河北
-
描述:此书与“抗战期间后方一个农场建设之回忆”(附录农林部湖北省政府合办金水农场宣言)一书合订出版。后者系介绍昆明长坡农场情况,共13页,有摄影。
-
全文:此书与“抗战期间后方一个农场建设之回忆”(附录农林部湖北省政府合办金水农场宣言)一书合订出版。后者系介绍昆明长坡农场情况,共13页,有摄影。
-
名气和名望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论语》有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传统的解释是: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能实行,就生怕听到另一个道理。从字句上看,这样的解释是通的。它表现了子路的一种“履践”精神,听到就要做到,否则,宁愿不再去听了。然而,仔细推敲,子路是孔子最具道德修养的学生,他战死在卫国发生的变乱时中,其时,他刚从
-
全文:《论语》有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传统的解释是: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能实行,就生怕听到另一个道理。从字句上看,这样的解释是通的。它表现了子路的一种“履践”精神,听到就要做到,否则,宁愿不再去听了。然而,仔细推敲,子路是孔子最具道德修养的学生,他战死在卫国发生的变乱时中,其时,他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