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马线上的丑陋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本是为了保证行人安全穿越马路的“安全线”,可长期以来,汽车过斑马线时,很少有主动减速或停车礼让行人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源于人与车的冲突。这里的主导方面是驾车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行人的安全与生命放在首位●斑马线上的丑陋所以如此突出,源于对这一文明聚焦点的文明建设有所忽视
-
全文:●斑马线,又称人行横道线,本是为了保证行人安全穿越马路的“安全线”,可长期以来,汽车过斑马线时,很少有主动减速或停车礼让行人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源于人与车的冲突。这里的主导方面是驾车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行人的安全与生命放在首位●斑马线上的丑陋所以如此突出,源于对这一文明聚焦点的文明建设有所忽视
-
莫让客套话成灾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8月28日上午,在某地举行了一次高层次讲座,请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主讲《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近1300人欣然前往听讲。可是,主讲前却有多位人士致贺词,对当地的接待表示感谢,客套话讲了足足80分钟,许多听众从等待、不耐烦、烦躁进而愤怒,有人离场抗议。时下在一些会议、讲座中,用客套话“灌水”的情况时
-
全文:8月28日上午,在某地举行了一次高层次讲座,请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主讲《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近1300人欣然前往听讲。可是,主讲前却有多位人士致贺词,对当地的接待表示感谢,客套话讲了足足80分钟,许多听众从等待、不耐烦、烦躁进而愤怒,有人离场抗议。时下在一些会议、讲座中,用客套话“灌水”的情况时
-
中国脊梁的风采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国人事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适应时代快速的发展,出版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应对突发事件上,也像新闻一样,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映。前年美国9·11事件后几天,我国就有相关图书问世。今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图书市场相继出现了20多种相关图书。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出版部门也应对快速,很快就有《非典型肺炎不可怕》一类图书上
-
全文:适应时代快速的发展,出版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应对突发事件上,也像新闻一样,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映。前年美国9·11事件后几天,我国就有相关图书问世。今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图书市场相继出现了20多种相关图书。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出版部门也应对快速,很快就有《非典型肺炎不可怕》一类图书上
-
有胆有识有艺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时下,满城争说李高成。电影《生死抉择》所以在观众中激起了如此强烈反响,是因为它的反腐败内容,触及了时弊,深刻地表现了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引发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不过,近年来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陆续问世。风行一时的“官场小说”,可以说部部都接触到腐败问题。其中一些虽有一定影响,但多数作品处于默默
-
全文:时下,满城争说李高成。电影《生死抉择》所以在观众中激起了如此强烈反响,是因为它的反腐败内容,触及了时弊,深刻地表现了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引发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不过,近年来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陆续问世。风行一时的“官场小说”,可以说部部都接触到腐败问题。其中一些虽有一定影响,但多数作品处于默默
-
[0图]神农本草经辑校
-
作者:
尚志钧辑校 来源: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
描述:《集注》)时,将“诸经”中《本经》文糅合为一体,收入《集注》中。以《集注》为分界点,对《集注》以前的多种《
-
全文:《集注》)时,将“诸经”中《本经》文糅合为一体,收入《集注》中。以《集注》为分界点,对《集注》以前的多种《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以前《本草经》;收载在《集注》中的《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
-
应知重理想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十八大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则形象化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
-
全文:在十八大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则形象化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
-
[0图]杨尘因日记 1919年1月1日-10月31日
-
作者:
杨尘因撰 来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61 日记 1889 杨尘因
-
描述:本书稿为杨尘因撰于1919年1月1日至同年10月31日,共计304天的日记,日记约三万字。记阅读写作、编校往来,详细到某日作某几回几页,作多少字,内容为何,皆一一列出,不仅可为研究作者的创作历史提供资料,也是考察“五四”时期非激进派文人参与社会运动的方式以及运动在上海发展演变的重要史料。同时,日记涉
-
全文:本书稿为杨尘因撰于1919年1月1日至同年10月31日,共计304天的日记,日记约三万字。记阅读写作、编校往来,详细到某日作某几回几页,作多少字,内容为何,皆一一列出,不仅可为研究作者的创作历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