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中学生作文要点指导与写作能力培养
-
作者:
金太顺 蔡笑扬 刘桂兰 来源: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中学生作文要点指导与写作能力培养
-
[0图]干部训练问题
-
作者:
王东原讲 来源:中央训练团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国 地点 干部教育 年代 中国
-
描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分5章。讲述培养干部的方式,以前干部训练的史实与教训,当前干部训练实施概况及其特征,今后干部训练应改进的地方等。
-
全文: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讲演录:分5章。讲述培养干部的方式,以前干部训练的史实与教训,当前干部训练实施概况及其特征,今后干部训练应改进的地方等。
-
[0图]干部训练问题
-
作者:
王东原讲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国 地点 干部教育 年代 中国
-
描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五期讲演录:分5章。讲述培养干部的方式,以前干部训练的史实与教训,当前干部训练实施概况及其特征,今后干部训练应改进的地方等。
-
全文: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五期讲演录:分5章。讲述培养干部的方式,以前干部训练的史实与教训,当前干部训练实施概况及其特征,今后干部训练应改进的地方等。
-
[0图]干部训练问题
-
作者:
王东原讲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国 地点 干部教育 年代 中国
-
描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六期讲演录:分5章。讲述培养干部的方式,以前干部训练的史实与教训,当前干部训练实施概况及其特征,今后干部训练应改进的地方等。
-
全文: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六期讲演录:分5章。讲述培养干部的方式,以前干部训练的史实与教训,当前干部训练实施概况及其特征,今后干部训练应改进的地方等。
-
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出版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以知识为内涵的出版业,尽管资格很老,仍然充满着发展生机,会像新升的朝阳一样,喷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过,这只是时代的客观需求,出版业能否像朝阳一样冉冉上升,还有赖出版业自身的努力。这其中,关键在人才。上海作为一个老出版基地,近年
-
全文:出版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以知识为内涵的出版业,尽管资格很老,仍然充满着发展生机,会像新升的朝阳一样,喷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过,这只是时代的客观需求,出版业能否像朝阳一样冉冉上升,还有赖出版业自身的努力。这其中,关键在人才。上海作为一个老出版基地,近年
-
把自然和美带回家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出版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以知识为内涵的出版业,尽管资格很老,仍然充满着发展生机,会像新升的朝阳一样,喷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过,这只是时代的客观需求,出版业能否像朝阳一样冉冉上升,还有赖出版业自身的努力。这其中,关键在人才。上海作为一个老出版基地,近年
-
全文:出版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以知识为内涵的出版业,尽管资格很老,仍然充满着发展生机,会像新升的朝阳一样,喷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过,这只是时代的客观需求,出版业能否像朝阳一样冉冉上升,还有赖出版业自身的努力。这其中,关键在人才。上海作为一个老出版基地,近年
-
二十年磨一典的语海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出版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以知识为内涵的出版业,尽管资格很老,仍然充满着发展生机,会像新升的朝阳一样,喷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过,这只是时代的客观需求,出版业能否像朝阳一样冉冉上升,还有赖出版业自身的努力。这其中,关键在人才。上海作为一个老出版基地,近年
-
全文:出版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又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而以知识为内涵的出版业,尽管资格很老,仍然充满着发展生机,会像新升的朝阳一样,喷射出灿烂的光辉。不过,这只是时代的客观需求,出版业能否像朝阳一样冉冉上升,还有赖出版业自身的努力。这其中,关键在人才。上海作为一个老出版基地,近年
-
莫让家长做“书僮”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外孙,早上由他父母送去上学,下午放学时,则由我与老伴轮班去接。我曾认为,小孩子都10岁了,路又不远,可以让他自己上学,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然而,到学校放学时一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包括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也都来接孩子。原来,每个小孩子都有一个不堪重负的大书包,家长接送除了出于安全
-
全文:我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外孙,早上由他父母送去上学,下午放学时,则由我与老伴轮班去接。我曾认为,小孩子都10岁了,路又不远,可以让他自己上学,有利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然而,到学校放学时一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包括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也都来接孩子。原来,每个小孩子都有一个不堪重负的大书包,家长接送除了出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