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明代哲学史
作者: 张学智  来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哲学史  明代  中国 
描述:作为一部断代哲学史,本书在全面阅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先确定被研究、被描述的思想家的问题域,然后找出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全部概念范畴;依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以中心范畴为纲,构成一个概念范畴的框架;理出这个框架中的逻辑关系,然后将这个框架依照其逻辑顺序叙述出来;在这一程序中,重点对这个框架中主题概念的形成
全文:作为一部断代哲学史,本书在全面阅读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先确定被研究、被描述的思想家的问题域,然后找出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全部概念范畴;依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以中心范畴为纲,构成一个概念范畴的框架;理出这个框架中的逻辑关系,然后将这个框架依照其逻辑顺序叙述出来;在这一程序中,重点对这个框架中主题概念的形成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加以说明。本书以揭示被研究者的思想本身为主要任务,涉及明代所有重要哲学家,且有专章叙述佛教、道教哲学及天主教传入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等重大问题。
非禅而禅
作者: 林明昌  来源:名作欣赏·上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维诗是禅诗吗? 王维诗风淡远闲静,于唐代即甚为知名,(唐)殷瑶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但是当时并无人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司空图说:“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复,
全文:禅诗”乃不可怀疑。 将王维诗与禅相连系,当以明代李梦阳为先。李梦阳《空同子》云:“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之应哉。”但仍含蓄地以“似禅、似僧”为评。 对于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同属明代的憨山德清有
从憨山德清的交往看晚明丛林与士林的思想互动
作者: 王红蕾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清  士人  佛学思想  交往  丛林  士林  晚明  个性特征 
描述: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
全文: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道二教者。”(《冯友兰
清代四川禅林的几位书法名家等
作者: 李豫川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家  清代    书法  四川 
描述:有清一代,四川禅林名僧破山海明、丈雪通醉、熹公竹禅、雪堂含澈等,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为四川书坛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一、破山海明启功先生(1912—2005)在《论书绝句》中评道:“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未见曾;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启功先生还认为,破山的草书“不以顿挫为工,不作媚
全文:笔趣,识见稍深,师训之语,因之亦有所悟。明季子,不乏精通外学者,吾推清(憨山德清)、明(破山海明)二老。”破山海明(1597—1666)承禅宗临济一脉,其嗣法弟子流布国内外。据《双桂堂破山海明禅师
药地愚者禅学思想蠡探:从「众艺五明」到「俱熔一味」
作者: 廖肇亨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  《东西均》  明代佛教  方以智 
描述:方以智(1611-1671),出家後号药地患者,嗣法曹洞宗觉浪道盛(1592-1659)。其学浩瀚渊博,网罗万有,熔铸多端,自成一格,拒斥将思想实体化。所有的知识来源对於方以智而言,都是值得学习、效法,乃至於运用的药材,在独到的智慧调和之下,绽放出新的辉光与效能。因此对方以智而言,不论儒者、高僧、科
全文:方以智(1611-1671),出家後号药地患者,嗣法曹洞宗觉浪道盛(1592-1659)。其学浩瀚渊博,网罗万有,熔铸多端,自成一格,拒斥将思想实体化。所有的知识来源对於方以智而言,都是值得学习、效法,乃至於运用的药材,在独到的智慧调和之下,绽放出新的辉光与效能。因此对方以智而言,不论儒者、高僧、科学家、考证学者、理学家都不足以尽其底蕴。 方以智的思想发展虽因生命历程而各自有不同阶段的特色,但其禅学思想仍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方以智将禅学定位?佛学流亚,然而当时以密云圆悟?首的临济宗门却以不学?高,视经典文字如寇雠,药地以?欲转此流弊,必须重视经典的研修,於是《华严》之学遂成?最好的指南。《华严》是方以智沟通禅、教的绝佳桥梁,同时也是其支持禅林外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并由此向文字禅靠近。在方以智来看,禅并没有实体的内涵,只是一种引发机缘与熔铸才学的触媒。其具体内涵几乎全?《华严》所涵摄,这也说明了《华严》教学在当时佛教界与思想界的重要性。 本文将方以智思想中华严禅的源流加以辨析,并随时与当时丛林论学风尚相参照,考察其与方以智灵明圆融思想之间的交融互摄,尝试说明方以智的思想版图中除了其师觉浪道盛以外,也与当时丛林宗匠,若憨山德清、雪浪洪恩、紫柏?可、密云圆悟等人的思想与学说主张展开积极对话的姿态。一则辨析药地之学术源流,一则见其「代明错行」之思想实践,同时也?药地思想在禅学史上寻求一适当的定位。
[1图]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可证明1000多年前,道均在此争建庙宇道场,颇有“神仙气”。神山群山环抱,林深水秀,九座山围绕神山主峰,故称“九龙盘珠”。兼之涧壑幽深,石嶂奇竣,溪水绕山而过,甘泉破石而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融
市级非遗——神山寺庙会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法轮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山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传说每逢这天都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是托观音菩萨的保佑。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这天为神山寺庙会,已成习俗流传至今。神山寺是佛教旅游盛地。滁州
全文:   据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法轮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山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传说每逢这天都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是托
明末三教融合思潮之原因再剖析:以憨山德清注解三教经典为例
作者: 王双林  来源:理论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佛教衰落  憨山德清  判教 
描述:明代是"三教合一"思潮兴盛的时代。憨山德清是明代的四大龙象之一,其撰有《大学纲目决疑》、《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老子道德经注》、《庄子内篇注》、《观老庄影响说》等标识"三教融合"的著作,一直是学术界力证明代"三教合一"思潮的经典文本。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憨山德清注老、庄的缘由之分析和
全文:进行的"三教合一"不是表面上三教理论的融合,而是由于佛教的衰颓,包括憨山大师在内的诸尊宿力图从明末丛林颓然中重立自身的结果,其过程是通过佛教之"判教",融儒道入而树立三教中佛教殊胜地位的独特途径。
旧派小说之六:历史小说
作者: 陈幼华  来源:现代出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真  新华春梦记  民间语言  出版发行  秋至  复辟帝制  东图  杨尘因 
描述:1916年,袁世凯在国人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而死,袁氏窃国一时成为畅销书的热门题材,很多通俗作家把它演绎成小说。这些书以真实作号召,又契合当时的政治热点,大多成为畅销书。1916年1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杨尘因著《新华春梦记》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部。该书以1915年秋至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这
全文:1916年,袁世凯在国人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而死,袁氏窃国一时成为畅销书的热门题材,很多通俗作家把它演绎成小说。这些书以真实作号召,又契合当时的政治热点,大多成为畅销书。1916年12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杨尘因著《新华春梦记》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部。该书以1915年秋至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段历史为背景,对复辟帝制的各个方面都有生动具体的描写,而这些描写又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历史人物的活动来进行的,从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画卷之中。该书语言通俗,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但又尽力使之规范化,使各地读者都能读懂,这也是该书畅销的原因之一。该书共70余万字,1916年春袁世凯死时作者才开始
全椒佛教文化
作者: 王勇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子、明帝异母弟刘英被封为楚王,二十八年(52)赴楚国就任。他“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明帝下诏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
全文:精神影响了晚明佛教的入世性,并直接开启了近世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文化具有下面六个特性: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普济性。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必须在人道磨练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