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中国出版界社长总编辑回忆丛书 半生出版岁月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出版工作  中国 
描述: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全文: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原出于陶弘景之手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各种本草  生姜  白字  药物分类  《本草经集注》  无名氏  《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  开宝本草 
描述: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全文: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经>>药物产地的考察
作者: 尚元胜 尚志钧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本草经  药物产地 
描述:《证类本草》中白字《本经》药物内的产地,虽作黑字,但并非全属《》文,应有《本经》文。《本草经》序文云:“有生熟土地所出”。这就指明《本经》药物应有产地的名称,但《证类本草》白字《本经》药物
全文:《证类本草》中白字《本经》药物内的产地,虽作黑字,但并非全属《》文,应有《本经》文。《本草经》序文云:“有生熟土地所出”。这就指明《本经》药物应有产地的名称,但《证类本草》白字《本经》药物
“十剂”之说提出者的讨论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剂分类  徐之才  宋代  伤寒明理论  注解伤寒论  本草衍义  十剂  文字  陶弘景  开宝本草 
描述: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温等十剂。它是方剂分类法的一种。宋代掌禹锡《嘉祐本草、序例》云:“诸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者是之大体。”则《嘉祐本草》称“十剂”为“十种”,未讲是谁提出的。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一序例上云:“陶隐居云:‘有宣、通、补、泄、轻
全文: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温等十剂。它是方剂分类法的一种。宋代掌禹锡《嘉祐本草、序例》云:“诸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者是之大体。”则《嘉祐本草》称“十剂
介绍《本草衍义》兼论其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序例下介绍寇宗奭本人在临床上用药的经验。卷四至卷二十共收503种,其中有36种以类相从归并于各之下
全文:。序例下介绍寇宗奭本人在临床上用药的经验。卷四至卷二十共收503种,其中有36种以类相从归并于各之下,例如"白术"归并在"苍术"
濒湖炮炙法的考察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经验方》  修事  李时珍  天南星  海芋  药物  炮炙方法  陶弘景  《本草纲目》 
描述:《本草纲目》载1892种,其中330味载有“修治”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炙的经验,上自《名医》,下至明代李时珍,总计有五十家炮炙资料,皆由李时珍收录.所以《本草纲目》的“修治
全文:《本草纲目》载1892种,其中330味载有“修治”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炙的经验,上自《名医》,下至明代李时珍,总计有五十家炮炙资料,皆由李时珍收录.所以《本草纲目》的“修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概况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玉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直斋书录解题  绍兴  太医  嘉定  今本  修纂  北宋  制剂规范 
描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制剂规范。原是北宋“熟所”的配方薄,到了南宋,“熟所”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子增多,重新修订书名也正式定为《太平惠民和荆局方》。从元丰到嘉定,前后经历了约140多年的修纂,通过诸家之手校订。可说是宋代的一种集体创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全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制剂规范。原是北宋“熟所”的配方薄,到了南宋,“熟所”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子增多,重新修订书名也正式定为《太平惠民和荆局方》。从元丰到嘉定,前后经历了约140多年的修纂,通过诸家之手校订。可说是宋代的一种集体创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参芪清温口服液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影响
作者: 孙晓伟 汪海洋 杨莹 孙明江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免疫  药理  参芪清温口服液 
描述:目的 :观察参芪清温口服液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给皮下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的小鼠,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参芪清温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以及生理盐水,连续给7 d,另设正常对照组。于末次给后30 min,小鼠腹主静脉取血,测定各免疫指标。结果:参芪清温口服液能够提高免疫低下
全文:目的 :观察参芪清温口服液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给皮下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的小鼠,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参芪清温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以及生理盐水,连续给7 d,另设正常
华法令与康力龙
作者: 陈邦元  来源:药学实践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互作用  凝血酶元  并用  用量  临床意义  华法令  康力龙  比率  患者  敏感性 
描述:华法令与康力龙(Stfanozolol)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已报道4例。研究表明当两并用时需减少华法令的用量。在某些情况下,当康力龙开始将凝血酶元的比率维
全文:华法令与康力龙(Stfanozolol)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已报道4例。研究表明当两并用时需减少华法令的用量。在某些情况下,当康力龙开始将凝血酶元的比率维
陶隐居所云“十剂”辨疑
作者: 尚志钧 刘大培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剂”  考证 
描述:本文对之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之说详加辨疑,作者认为:“十剂”既不出于陶隐居,也不出于徐之才,而是出自于陈藏器《本草拾遗》。
全文:本文对之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之说详加辨疑,作者认为:“十剂”既不出于陶隐居,也不出于徐之才,而是出自于陈藏器《本草拾遗》。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4 15 16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