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椒风情
名人名家
全椒非遗
地方名人
精品欣赏
全椒特色文化
全椒县图书馆
全椒老城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图书
(72)
期刊
(52)
报纸
(45)
新闻
(12)
图片
(10)
视频
(1)
按栏目分组
名人名家
(117)
全椒风情
(66)
全椒特色文化
(4)
地方名人
(2)
全椒老城
(1)
全椒非遗
(1)
精品欣赏
(1)
按年份分组
2017
(14)
2016
(49)
2015
(9)
2014
(7)
2013
(10)
2012
(6)
2011
(3)
2010
(6)
2009
(7)
2008
(3)
2007
(5)
2006
(2)
2005
(2)
2004
(3)
2003
(1)
2002
(2)
2001
(2)
2000
(3)
1999
(1)
1997
(1)
1994
(1)
1993
(1)
1987
(1)
1985
(2)
1984
(1)
1976
(12)
1955
(1)
1905
(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5)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2)
解放日报
(11)
浦东时报
(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书城杂志
(3)
中老年时报
(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3)
五台山研究
(3)
法音
(2)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
南京:南京出版社
(2)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
(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
上海:文汇出版社
(1)
北京:华夏出版社
(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中外书摘
(1)
浙江学刊
(1)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
重庆:重庆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群言
(1)
五十年代出版社
(1)
文学报
(1)
皖南医学院科研科
(1)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1)
广东支部生活
(1)
相关搜索词
首页
>
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
条
[0图]
《本草拾遗》辑释
作者:
唐
陈藏器
尚志钧
来源: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所撰的总结唐代药物学的一部名著。《唐本草》编撰时新增药物只有114种,而本书载药比《唐本草》新增药多六倍。书中收罗广博,内容丰富。明代李时珍曾评价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书于739年编成,原书早佚。本书是我国本草文献专家尚
全文: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所撰的总结唐代药物学的一部名著。《唐本草》编撰时新增药物只有114种,而本书载药比《唐本草》新增药多六倍。书中收罗广博,内容丰富。明代李时珍曾评价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书于739年编成,原书早佚。本书是我国本草文献专家尚志钧教授根据《证类本草》、《医心方》诸书中所辑的本书资料,加以归类排比,编辑恢复此书旧貌。书中对每个药物条文来源均标明出处,对于辑录中诸家文字上的增减参差作了校勘,而对古本草中较生僻的地名、物名则加以注释,以方便读者。《<本草拾遗>辑释》基本恢复了这一唐代药学名著的原貌,弥补了佚书的空缺,而且在辑复过程中考订校正了诸书在辑录传抄中的衍误,对研究药物发展史和研究本草文献,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高僧到大师:憨山德清的崂山生涯
作者:
何孝荣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崂山
海印寺
憨山德清
晚明佛教
描述:
憨山德清是晚
明
佛教四大师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德清何时成为佛教大师?有何佛学思想和实践?万历前期,他住锡崂山十二年,完成个人佛学证悟,禅教兼通,尤致意于华严;提倡禅教一致,强调净土念佛,鼓吹三教合一等,佛学思想基本形成,引领中国佛教的前行方向;复兴崂山、北京等地佛教,崂山佛教兴起,成为"
全文:
,鼓吹三教合一等,佛学思想基本形成,引领中国佛教的前行方向;复兴崂山、北京等地佛教,崂山佛教兴起,成为"东海洋洋佛国";为王臣士庶等
信
向,明神宗之母李太后成为其俗家弟子,在当时社会有很大影响,从一名高僧成长为晚
明
佛教大师。
上海的小报(续)
作者:
姚吉光
俞逸芬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19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出版
停刊
小说家
日报
长篇小说
小报
张恨水
助理编辑
郑逸梅
描述:
春声日报春声日报于1921年3月创刊,由周剑云主编,姚民哀为助理编辑。有严慎予、严谔声、冯小隐、胡寄尘、吴绮缘等供稿。杨尘因写的《新儒林外史》和许指严写的《三海秘录》,颇为读者欢迎,印成单行本发行。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
明
外史
全文:
。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
明
外史》一书而得名,在南方报纸上则这一部《京尘魅影录》尚为第一次刊载。后来张恨水写了一部
上海的小报(续)
作者:
姚吉光
俞逸芬
来源:
新闻研究资料
年份:
19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出版
停刊
小说家
日报
长篇小说
小报
张恨水
助理编辑
郑逸梅
描述:
春声日报春声日报于1921年3月创刊,由周剑云主编,姚民哀为助理编辑。有严慎予、严谔声、冯小隐、胡寄尘、吴绮缘等供稿。杨尘因写的《新儒林外史》和许指严写的《三海秘录》,颇为读者欢迎,印成单行本发行。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
明
外史
全文:
。不久又刊登了张恨水写的长篇小说《京尘魅影录》,加上姚民哀的评语。张恨水以皖人而久居北京,以写《春
明
外史》一书而得名,在南方报纸上则这一部《京尘魅影录》尚为第一次刊载。后来张恨水写了一部
自信何来
作者:
史中兴
来源:
杂文选刊(上半月)
年份:
19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信满满
词风
造诣很深
萧伯纳
肖先生
千古传诵
刘文典
何来
肖翁
推崇备至
描述:
人要自尊,自尊来自自信,自信来自自我评估。有十分货色,就是十分货色,不降低成色,不矮化自己。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讲《红楼梦》,开宗
明
义:“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他潜心研究庄子,有人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口出狂言:“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
全文:
人要自尊,自尊来自自信,自信来自自我评估。有十分货色,就是十分货色,不降低成色,不矮化自己。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讲《红楼梦》,开宗
明
义:“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
[0图]
南京名人旧居 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流年碎影
作者:
苏克勤
苗立军
来源: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文物
考古
描述:
《南京名人旧居》一书,收集了古代与近代数百位南京历史名人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资料,时间上从南北朝、唐、宋、
明
、清、太平天国,直到近代时期的名人都已涵盖,既有名人的生平事迹,也有故居的位置与住宅简介,其中不仅包括了现存的故居建筑,也包括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故居记载,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书中还附有相应的照片
全文:
《南京名人旧居》一书,收集了古代与近代数百位南京历史名人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资料,时间上从南北朝、唐、宋、
明
、清、太平天国,直到近代时期的名人都已涵盖,既有名人的生平事迹,也有故居的位置与住宅简介,其中
[0图]
全椒民歌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视频
描述:
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全文:
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再談屈原的生卒
作者:
張汝舟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十七年
新城新藏
三十年
魏文侯
太初
孟子
屈原
史料
十三年
描述:
我在光明日报一九五一年十月“学術”欄發表过一篇“談屈原的生卒”是針对林庚先生在同刊物發表的“屈原生卒考”提意見的。一九五四年二月“歷史研究”發表了浦江清先生的“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問題”我看后是有意見的,早就想來一个“再談”,竟一直拖到現在。用“歲星紀年”法推算屈原的生年月日,是郭沫若先生开的端,好象
全文:
的,早就想來一个“再談”,竟一直拖到現在。用“歲星紀年”法推算屈原的生年月日,是郭沫若先生开的端,好象
信
的人并不多。据我知道,对屈原有研究的象陸侃如,李長之……諸位先生一直是用旧說的。記得陸先生还和郭先生曾經打过一次筆墨官司(略見郭先生:今昔集)。这次浦先生
卜晓得的不晓得
作者:
陆幸生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书名曰《才子》,据歇后语原则,才子后面跟着必是佳人。一群高知人士,在名利升降的途中,或策划于暗室,或峥嵘于厅堂。本该鞭挞的现实沉重,史中兴写得轻松调侃。作者的这份“释然”,有了已经远离的味道。 书中主人翁的姓名,起得有点“不大正经”。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男主人翁,也就是才子,姓名为卜晓得,谐音就是不晓
全文:
“昆仑”高度了(不想跨越,不必跨越,又如何);也许还可认为,昔日昆仑,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人欲嘈杂中,早已是废弃的土坡,可能也只是自娱自乐的荒郊草莽了。过昆仑的教诲:致虚极,守静笃,执著,专一,如今的中学生也许都没人
信
这个了。
[1图]
全椒贡面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片
描述:
全椒贡面 全椒贡面,原名“长寿面”俗名“挂面”。民间传说明朝时,许氏家族一弟兄,将“长寿面”作贡品送入皇宫,明太祖朱元璋吃过后,顿觉味美可口,当即传旨,此面须年年进贡。故自明清两代,全椒马厂挂面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和朝官、贵戚品食。后称此贡品“马厂挂面”为“全椒贡面”。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椒贡面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食品,其细腻爽滑的口味、纯粹怡人的面香,受到大众的青睐。而用全椒贡面,制作的菜肴“泥鳅下挂面”及主食“羊肉面”更是美誉大江南北。全椒贡面,条细如丝,色洁如银,包装美观,携带方便,宜于食用。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锅,爽利可口;兑汤下锅,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是人们餐桌上一道美味食品。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18
19
20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