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人:上海女儿在敦煌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告文学 中国 当代
-
描述:莫高窟人:上海女儿在敦煌
-
富起来的吴宁人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企业家 接收装置 住宅楼 床上用品 服装市场 楼宇 办公室主任 江南农村 街道 上海文学
-
描述:江南农村锦绣大地,名镇星罗棋布。名则名矣,头上还是脱不了一个乡字,即乡镇是也。那里的人也往往自谦是“乡下人”。乡下和乡下人在今天虽无贬意,但也多多少少意味着闭塞,孤陋寡闻。这次参加上海文学奖授奖活动来到浙江东阳吴宁镇,这儿的新容新貌使我惊异之余,感到自己反成“乡下人”了。我曾经去过几座江南名镇,大抵
-
全文:江南农村锦绣大地,名镇星罗棋布。名则名矣,头上还是脱不了一个乡字,即乡镇是也。那里的人也往往自谦是“乡下人”。乡下和乡下人在今天虽无贬意,但也多多少少意味着闭塞,孤陋寡闻。这次参加上海文学奖授奖活动
-
人不可无信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诉诸法律 专有出版权 重印 停止发行 传统道德 无意侵权 经济赔偿 版权问题 无信 谅解
-
描述:北方有家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一套"我社拥有专有出版权"的著作,经提出后,他们解释说,事先不知此书的版权问题,属无意侵权。总共只印了三千册,愿意立即停止该书的发行与重印,并作了一些经济赔偿,求得我们谅解。尽管该社的侵权,造成我社这套书的积压,他们的少量赔偿远不能弥补我们的损失,但考虑到他们的态度,考虑到两
-
全文:北方有家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一套"我社拥有专有出版权"的著作,经提出后,他们解释说,事先不知此书的版权问题,属无意侵权。总共只印了三千册,愿意立即停止该书的发行与重印,并作了一些经济赔偿,求得我们谅解。尽管该社的侵权,造成我社这套书的积压,他们的少量赔偿远不能弥补我们的损失,但考虑到他们的态度,考虑到两社的关系,在他们公开登报道歉之后,也就将这件事了了,没有诉诸法律。
-
以车取人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境遇 生活经历 人生感悟 社会生活
-
描述:某大酒店正在举行招商宴会。佳宾如云。外地的主人不熟悉当地人事,特地关照迎宾小姐:“凡乘自备汽车来的,均延请上座。”
-
全文:某大酒店正在举行招商宴会。佳宾如云。外地的主人不熟悉当地人事,特地关照迎宾小姐:“凡乘自备汽车来的,均延请上座。”
-
她在丛中笑——上海出版人介绍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工作者 地位与作用 编辑出版 上海出版业 学者型编辑 音像出版单位 出版事业 创作研究 创造辉煌 出版人
-
描述:她在丛中笑——上海出版人介绍
-
太平天国史考信录四则
-
作者:
罗尔纲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江南 广东 地主阶级 天京事变 河南 洪秀全 汪海洋 李秀成 南京
-
描述:《李秀成自述原稿》记初克南京时事说:“此时天王与东王上(尚)是计及分军镇守江南,天王心欲结往河南,欲取得河南为业。后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
-
全文:《李秀成自述原稿》记初克南京时事说:“此时天王与东王上(尚)是计及分军镇守江南,天王心欲结往河南,欲取得河南为业。后有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
-
眼泪化成彩虹和诗篇(评影片《牧马人》的思想意义)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电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眼泪化成彩虹和诗篇(评影片《牧马人》的思想意义)
-
第一位通电呼吁团结御侮的人
-
作者:
刘子善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第一位通电呼吁团结御侮的人
-
由“易粪相食”说以邻为壑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早餐店 加害者 生产营销 主要消费者 生猪收购 洪水滔天 以安 地沟油 不合格 道德约束
-
描述:不断出现。有篇小说讲,我们现在从食品中吞下的毒素“几乎涵盖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得以人血为美餐的蚊子也愁苦不
-
全文:不断出现。有篇小说讲,我们现在从食品中吞下的毒素“几乎涵盖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得以人血为美餐的蚊子也愁苦不堪,常常挨饿。苍蝇问它:“现在是夏天,你只要往人群里一站,就有吃不完的美餐,怎么还愁吃的?”蚊子回
-
前三三与后三三
-
作者:
悟寂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寺 五台山 报恩寺 般若 憨山德清 禅师 景德传灯录 高僧传 文殊 彼岸世界
-
描述:“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
-
全文:“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