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竟成了“书画名家”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画名家” 邀请信 艺术风格 中央领导 精神境界
-
描述:我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邀请信,或邀我去参加什么盛会,或请我去出席什么展览,或让我入编某某大辞典,并说在这些活动中,还会获得什么荣誉证书,甚至可以与某某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满纸言过其实的恭维拍马,企图把接信者“拍”得个昏头转向。直到信末,才露出他们的“狐狸尾巴”,要你支付若干费用。我已进入老境,淡
-
全文:我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邀请信,或邀我去参加什么盛会,或请我去出席什么展览,或让我入编某某大辞典,并说在这些活动中,还会获得什么荣誉证书,甚至可以与某某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满纸言过其实的恭维拍马
-
我对面的这张桌子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人民文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对面的这张桌子空了。桌上堆积得高高的书刊信稿,墙上挂着的文章小样,全都收拾一空,只留下那盏上了年纪的孤斗式台灯形单影只地立在那里,象是在为它陪伴了那么多年的主人的悄然离去而帐惘神伤。岁月的年轮转到第60个圈圈,他毫不留恋地和这张桌子告别了。
-
全文:我对面的这张桌子空了。桌上堆积得高高的书刊信稿,墙上挂着的文章小样,全都收拾一空,只留下那盏上了年纪的孤斗式台灯形单影只地立在那里,象是在为它陪伴了那么多年的主人的悄然离去而帐惘神伤。岁月的年轮转到第60个圈圈,他毫不留恋地和这张桌子告别了。
-
我不需要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当今,社会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养老经,其中大多提到,老年生活要过得好,需要“四有”:有个老窝,有位老伴,有些老底,有些老友。此话不错,这是保证老年人老境安详幸福的重要条件。不过即使“四有”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度也并非一致,有的人活得有滋有味,有的人则整天如坐愁城。这不仅因为“老窝”有大小之别、“老底”
-
全文:当今,社会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养老经,其中大多提到,老年生活要过得好,需要“四有”:有个老窝,有位老伴,有些老底,有些老友。此话不错,这是保证老年人老境安详幸福的重要条件。不过即使“四有”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度也并非一致,有的人活得有滋有味,有的人则整天如坐愁城。这不仅因为“老窝”有大小之别、“老底”
-
因为有了你,我的生命也变得美丽
-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次站 孩子们 奉献出 背影 汪海洋 桅杆 朋友 幸福的彼岸 书桌
-
描述:因为有了你,我的生命也变得美丽
-
我所了解的王东原先生
-
作者:
梁言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训练团 陈诚 北洋军 北伐军 国民党 唐生智 湖南省 蒋介石 第六战区 保定军校
-
描述:我所了解的王东原先生
-
全文:
-
我访出国前的冯玉祥
-
作者:
金光群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国考察 冯玉祥 复旦大学 新民 将军 同一 南京
-
描述:我访出国前的冯玉祥
-
我访出国前的冯玉祥
-
作者:
金光群 来源:读书文摘 上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访出国前的冯玉祥
-
复兴中国蚕丝业之我见
-
作者:
常宗会 来源:新农通讯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复兴中国蚕丝业之我见
-
我们都在路上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河源头 童心未泯 四处碰壁 这个世界 爬起来 三十岁 人生旅途 在路上 七十岁 一轮红日
-
描述:“三岁之翁,百岁之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虽然说得夸张,可对于我们的人生旅途,却是一个深刻、智慧且意味深长的告诫。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上路之时,到我们结束旅程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老也好,少也罢,毫无例外,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刚刚上路的时候,那是初升的一轮红日,江河源头喷涌的一条溪流,年轻气盛,豪
-
全文:“三岁之翁,百岁之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虽然说得夸张,可对于我们的人生旅途,却是一个深刻、智慧且意味深长的告诫。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上路之时,到我们结束旅程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老也好,少也罢
-
“长者风范”之我见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老年人越来越多。人进入老年,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转入了下坡路,虽然也仍然有“夕阳晚照”的精彩,但毕竟不如少年时“朝阳初出”的璀璨,壮年时“日在中天”的辉煌。相比较说,老年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特别关注和关照。因而尊老敬老,成为社会的一条重要伦理道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过,就老年人自身来说,也要
-
全文:老年人越来越多。人进入老年,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转入了下坡路,虽然也仍然有“夕阳晚照”的精彩,但毕竟不如少年时“朝阳初出”的璀璨,壮年时“日在中天”的辉煌。相比较说,老年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特别关注和关照。因而尊老敬老,成为社会的一条重要伦理道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过,就老年人自身来说,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