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憨山德清“道”与“心”概念的统一
作者: 王双林  来源:理论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憨山德清 
描述: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思想应用于三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全文: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思想应用于三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佛教木刻版画《佛祖道影》源流考
作者: 叶宪允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觉元贤  佛祖道影  为霖道霈  憨山德清  虚云大师  达观真可 
描述:《佛祖道影》是历代祖师的画像,是佛教人物木刻版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皇宫中诸祖道影(画像)88帧流出。1589年,明末高僧达观真可请画家丁云鹏临摹成册,分藏名山。1615年,明末另一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
全文:《佛祖道影》是历代祖师的画像,是佛教人物木刻版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皇宫中诸祖道影(画像)88帧流出。1589年,明末高僧达观真可请画家丁云鹏临摹成册,分藏名山。1615年,明末另一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时刊刻。1662年为霖道霈重新整理征补。1935年,虚云大师在住持鼓山涌泉寺时增补诸祖师画像传赞至304尊并刊刻,1955年虚云大师住持江西云居真如寺时又增加至331尊。
憨山德清的净土思想
作者: 夏清瑕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参究念佛  净想  唯心净土  染想 
描述:憨山的佛教修持始于参禅 ,终于念佛。憨山以“唯心净土”指代净土法门 ,又不废西方净土作为修证指向的存在 ,但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 ,而不具实相 ,并立足禅者立场 ,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 ,以参究念佛融摄禅净 ,在明末佛教净土信仰中独具特色
全文:憨山的佛教修持始于参禅 ,终于念佛。憨山以“唯心净土”指代净土法门 ,又不废西方净土作为修证指向的存在 ,但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 ,而不具实相 ,并立足禅者立场 ,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 ,以参究念佛融摄禅净 ,在明末佛教净土信仰中独具特色
从高僧到大师:憨山德清的崂山生涯
作者: 何孝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崂山  海印寺  憨山德清  晚明佛教 
描述:憨山德清是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德清何时成为佛教大师?有何佛学思想和实践?万历前期,他住锡崂山十二年,完成个人佛学证悟,禅兼通,尤致意于华严;提倡禅一致,强调净土念佛,鼓吹三合一等,佛学思想基本形成,引领中国佛教的前行方向;复兴崂山、北京等地佛教,崂山佛教兴起,成为"
全文:憨山德清是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德清何时成为佛教大师?有何佛学思想和实践?万历前期,他住锡崂山十二年,完成个人佛学证悟,禅兼通,尤致意于华严;提倡禅一致,强调净土念佛
从憨山的《中庸直指》看其三教会通思想
作者: 赵显云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庸直指》  憨山德清  三教会通 
描述:儒释道三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释道三相互融合相互冲突,但三合一思想已经被整个社会所接受.憨山德清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文主要从憨山德清
全文:儒释道三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儒释道三相互融合相互冲突,但三合一思想已经被整个社会所接受.憨山德清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本文主要从憨山德清
《老子道德经解》与当代宗教对话
作者: 景满华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佛释道  憨山德清  宗教对话 
描述: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全文: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悟得第一义 字字皆心语:皮朝纲先生的禅宗美学研究
作者: 董运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宗禅  中国佛教  禅学思想  太虚大师  憨山德清  马祖道一  第一义  佛教禅宗  禅宗美学  人间佛教 
描述: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门类,它们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质结构中又有着及其深厚的内
全文:一佛教禅宗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而禅宗美学,则是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学术概念,也是发轫于那个年代的一门新学科。禅学作为禅宗教义,本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与美学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门类,它们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是不言而喻的;但二者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质结构中又有着及其深厚的内在关联,彼此互动,逐渐凝聚而成为丰沛的文化矿藏和珍贵的美学资源。1928年,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在巴黎作过一场题为《佛法
论憨山德清的庄子学
作者: 李大华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间法  庄子学  出世间法  儒释道  憨山德清 
描述:德清解庄子,有其独到之处。他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理解儒释道三关系,以一种三教本当如此的理解诠释了三圆融关系。他认为庄子论道之广大自在,究天人之际,千古无人能及,独佛经可以"证响之";庄子诋訾孔子,只是"诋訾其迹",实乃破执;庄子的"逍遥",为佛经的"无碍解脱",唯圣人可实现;庄子的方内与方外,不可
全文:德清解庄子,有其独到之处。他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理解儒释道三关系,以一种三教本当如此的理解诠释了三圆融关系。他认为庄子论道之广大自在,究天人之际,千古无人能及,独佛经可以"证响之";庄子诋訾孔子
密藏道开与《嘉兴藏》
作者: 业露华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十七年  嘉兴  生卒年  江西南昌  五台山  明万历  明代  刊刻  憨山德清 
描述:密藏道开,是明代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他对于佛教的教义教理之发展,并没有多少重大的贡献,对宗教修行以及教义宣传等其他方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所以他不象明代的四大高僧那样著名,记录其生平活动的历史资料、留下的也很少。但是,他曾协助其师紫柏真可等人发起刊刻方册大藏,并在这一工作中担任实际的筹备、监
全文:密藏道开,是明代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他对于佛教的教义教理之发展,并没有多少重大的贡献,对宗教修行以及教义宣传等其他方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所以他不象明代的四大高僧那样著名,记录其生平活动的历史资料、留下的也很少。但是,他曾协助其师紫柏真可等人发起刊刻方册大藏,并在这一工作中担任实际的筹备、监造等负责工作,因此对于佛教史籍的搜集、整理和保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密藏道开是江西南昌人,其生卒年不详。他是明代高僧真可的入室弟子,真可字达观,号紫柏,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另三位是藕益智旭、莲池袜宏、憨山德清)。真可生於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卒於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是明世宗、神宗时代人。道开既为其弟子,当与真可为同
憨山德清广东事略
作者: 卢忠帅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清  雷州  复兴  曹溪  救护 
描述:憨山德清充军雷州期间,积极践行大乘菩萨精神,关注社会民生和界法门衰替,力所能及地救护民众,并试图通过复兴曹溪祖庭来复兴晚明佛教,体现了佛教的救世主义情怀。这不仅推动了广东佛教的发展,而且还打破
全文:憨山德清充军雷州期间,积极践行大乘菩萨精神,关注社会民生和界法门衰替,力所能及地救护民众,并试图通过复兴曹溪祖庭来复兴晚明佛教,体现了佛教的救世主义情怀。这不仅推动了广东佛教的发展,而且还打破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