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清官情结”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腐败 盛世 清官情结 吉祥物
-
描述:有篇文章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清官是不是吉祥物?有人点头说:盛世出清官。也有人摇头说:清官出世之时,往往是世道黑暗、腐败猖獗之时,离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远了。
-
全文:有篇文章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清官是不是吉祥物?有人点头说:盛世出清官。也有人摇头说:清官出世之时,往往是世道黑暗、腐败猖獗之时,离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远了。
-
勺子现象与瞎点灯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人生态度 个人 人生观
-
描述: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讲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莱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
-
全文: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讲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莱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
-
深化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
-
作者:
邹国辉 田阳 汪海洋 樊新武 朱逸民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校务公开 民主 和谐校园 监督
-
描述:文章从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着手,结合高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我国高校深化校务公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通过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健全机构、分工合作,畅通渠道、广开言路,落实行政主体到位等措施来实现。
-
全文:文章从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着手,结合高校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我国高校深化校务公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通过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健全机构、分工合作,畅通渠道、广开言路,落实行政主体到位等措施来实现。
-
清官情结应当淡出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定物 淡出 封建时代 腐败 清官情结 吉祥物 百姓 法律 人民当家做主 贪官
-
描述:有篇文章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清官是不是吉祥物?有人点头说:盛世出清官。也有人头说:清官出世之时,往往是世道黑暗、腐败猖獗之时,离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远了。我则以为,清官并非某个世道的特定物,盛世有清官,末世也有清官。清官既有出在封建王
-
全文:有篇文章提及这样一个问题:清官是不是吉祥物?有人点头说:盛世出清官。也有人头说:清官出世之时,往往是世道黑暗、腐败猖獗之时,离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远了。我则以为,清官并非某个世道的特定物,盛世有清官,末世也有清官。清官既有出在封建王
-
多点『非权力性影响力』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权力性影响力 基层单位 上海莘光派出所 公安派出所 执法为民 先进事迹 立警为公
-
描述:读到一篇题为《莘光灿烂》的文章,讲的是上海莘光派出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先进事迹。这个所管辖面积近7平方公里,有7万多人口,全所警力虽然只有40人,但及时化解了治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居民对"窗口"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队伍管理则实现了"零违纪"。它历获"市廉洁为民先
-
全文:读到一篇题为《莘光灿烂》的文章,讲的是上海莘光派出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先进事迹。这个所管辖面积近7平方公里,有7万多人口,全所警力虽然只有40人,但及时化解了治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居民对"窗口"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队伍管理则实现了"零违纪"。它历获"市廉洁为民先
-
勺子现象与瞎子点灯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德 食堂 无意 公共事务 点灯 故事 瞎子 再发 卫生 现象
-
描述: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讲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菜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多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换成了长
-
全文: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讲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菜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
-
责任如石 甸甸之沉:《心中要有块石头》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文化追求 创新精神 办公室 宿舍楼 块石 机关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 出版人 大学毕业
-
描述:读着郝铭鉴先生的这个集子,心里感到十分亲切。铭鉴大学毕业后,做过10年机关工作,此后就长期在出版阵地驰骋,卓然成家,成就显著。我和铭鉴同事30多年,同在一家出版社,同坐一间办公室,同住一幢宿舍楼,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
全文:读着郝铭鉴先生的这个集子,心里感到十分亲切。铭鉴大学毕业后,做过10年机关工作,此后就长期在出版阵地驰骋,卓然成家,成就显著。我和铭鉴同事30多年,同在一家出版社,同坐一间办公室,同住一幢宿舍楼,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
责任如石 甸甸之沉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作者说,做编辑出版工
-
全文:,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作者说,做编辑出版工作,“心中要有一块石头”。
-
心灵有约:勺子现象与瞎子点灯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堂 点灯 心灵
-
描述: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桶里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多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换成了长柄,长度大于桶高
-
全文:读到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桶里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
-
时代的 面镜子:汪刃锋的绘画艺术
-
作者:
黎克明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刻运动 时代 国画创作 水彩画 新艺术 绘画艺术 中国画 知识分子 中国版画 美术家
-
描述:汪刃锋又名汪亦伦,1918年生于安徽省全椒县赤镇,四五岁即喜绘画,10岁随当地名家、外祖父鲁云奎习国画、书法。1936年,和林散之到南京参观全国美展后随朋友到上海,结识了木刻家陈烟桥、张望等,并读了鲁迅关于木刻的文章以及《苏俄画选》《珂勒惠支版画集》等,深受进步思想影响,从此开始集中精力钻研木刻。1
-
全文:鲁迅关于木刻的文章以及《苏俄画选》《珂勒惠支版画集》等,深受进步思想影响,从此开始集中精力钻研木刻。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19岁的汪刃锋与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青年一样纷纷走向抗日征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