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
-
作者:
陈坚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言” 关系论 “相” “性” 藕益智旭 禅宗思想 憨山德清 文字语言 高僧 紫柏真可
-
描述: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禅教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禅教相资;紫柏真可主张禅教同一;憨山德清主张禅教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禅教关系则是宏和德清禅教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禅教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
全文: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禅教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宏主张禅教相资;紫柏真可主张禅教同一;憨山德清主张禅教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禅教关系则是宏和德清禅教关系之综合。“四大高僧”虽然都主张禅教合一,但由于立论角度不同,论述各有千秋
-
介绍《本草衍义》兼论其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序例下介绍寇宗奭本人在临床上用药的经验。卷四至卷二十共收药503种,其中有36种以类相从归并于各药之下
-
全文:。序例下介绍寇宗奭本人在临床上用药的经验。卷四至卷二十共收药503种,其中有36种以类相从归并于各药之下,例如"白术"归并在"苍术"
-
对《药性论》作者及成书时间的讨论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贯 《药性论》
-
描述:关于《药性论》的作者,有三种说法: 第一,宋代《嘉祐本草》的作者掌禹锡,在《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掌氏对《药性论》作者弄不清楚,先说作者不详后说陶氏撰,接着又否定陶氏撰。 第二,明代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
-
全文:关于《药性论》的作者,有三种说法: 第一,宋代《嘉祐本草》的作者掌禹锡,在《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掌氏对《药性论》作者弄不清楚,先说作者不详后说陶氏撰,接着又否定陶氏撰。 第二,明代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
-
双折射光纤中损耗对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
作者:
冯璐 李建新 冯启元 来源:激光与红外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光纤损耗 光学孤子 双折射光纤 变分原理
-
描述:利用变分原理研究了有损耗的情况下双折射光纤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损耗减弱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使光纤中继间隔缩短,这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全文:利用变分原理研究了有损耗的情况下双折射光纤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损耗减弱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使光纤中继间隔缩短,这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双折射光纤中损耗对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
作者:
冯璐 李建新 冯启元 来源:光通信技术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光纤损耗 光学孤子 双折射光纤 变分原理
-
描述:利用变分原理研究有损耗的情况下双折射光纤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损耗减弱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使光纤中继间隔缩短,这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全文:利用变分原理研究有损耗的情况下双折射光纤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损耗减弱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使光纤中继间隔缩短,这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损耗对双折射光纤中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
作者:
冯启元 李建新 冯璐 刘秀敏 杨性愉 王晶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光纤损耗 光学孤子 双折射光纤 变分原理
-
描述:利用变分原理研究了有损耗的情况下双折射光纤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损耗减弱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使光纤中继间隔缩短.这就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全文:利用变分原理研究了有损耗的情况下双折射光纤中孤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损耗减弱了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但同时使光纤中继间隔缩短.这就为实际应用中如何控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重逢时节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初中语文 漂亮 大城市 车站 生活中 老人 手势 候车室 心灵
-
描述: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在某一个站头,旧友重逢,令人感慨万端。生活的神奇美妙和有时是恶作剧式的戏谑,使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几年前吧。在北京车站候车室,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白发老者引起我的注意,这倒
-
全文: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在某一个站头,旧友重逢,令人感慨万端。生活的神奇美妙和有时是恶作剧式的戏谑,使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是几年前吧。在北京车站候车室,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白发老者引起我的注意,这倒
-
《神农本草经》目录的讨论(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唐本草 白字 《本经》 目录 《本草经集注》 辑本 《神农本草经》 镜鼻 下品
-
描述: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两种,就成367种。《证类本草》沿袭《唐本草》旧例,其白字《本经》药总数亦是367种。又由于三品位置移
-
全文: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
-
憨山大师的判教思想论略
-
作者:
王双林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明末佛教时状 憨山德清
-
描述:汉传佛教的"教相判释"是自南北朝及隋唐起,佛教上升直至鼎盛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教法差异和顺序的思想。但是到了明末,时移世易,佛教已经不论在现实和经教上,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
-
全文:汉传佛教的"教相判释"是自南北朝及隋唐起,佛教上升直至鼎盛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教法差异和顺序的思想。但是到了明末,时移世易,佛教已经不论在现实和经教上,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
-
“高士莲花还结社”中的创作与传播
-
作者:
何湘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酡仙 诗僧 社友 白莲社 雁门 净土宗 八指头陀 雷次宗 慧远 东林寺
-
描述:“高士莲花还结社”,文人僧人相结交,约始自东晋,如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文人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白莲社,“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实,并不期而集,彭城刘逸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继之、新蔡华颖之、南阳宗炳、张季硕、张莱民,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僧俗结交雅集作为一种习尚和历史积淀,在
-
全文:“高士莲花还结社”,文人僧人相结交,约始自东晋,如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文人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白莲社,“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实,并不期而集,彭城刘逸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