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中国出版界社长总编辑回忆录丛书 半生出版岁月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出版工作 中国
-
描述: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
全文: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
对文字多点敬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秘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稿 差错 自然源 语言文字使用 作者 汉语大词典 啄木鸟 编辑工作 文明 错别字
-
描述:日前,收到金文明先生的新著《语林啄木》,作者是著名的语言学者,文史功底深厚,曾任《汉语大词典》编委,与我是出版同行。编辑工作有一个"把关"的任务,就是不要让书稿出现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差错。可是,如今的书报杂志却是错别字连篇,几乎到了"无错不成书(报、杂志)"的境地,这自然源于作者的疏失,但编辑也不能
-
全文:日前,收到金文明先生的新著《语林啄木》,作者是著名的语言学者,文史功底深厚,曾任《汉语大词典》编委,与我是出版同行。编辑工作有一个"把关"的任务,就是不要让书稿出现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差错。可是,如今
-
如此"儒学大家"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入境管理 香港 中国哲学研究 学术界 主任 社科院 社会大众 妻子 儒学 公安局
-
描述:香港凤凰台于6月24日播出一条消息,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郑家栋在前往北京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出国手续时被捕.据称,郑家栋涉嫌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几乎每次都同时申请一个"妻子"同往,然后"妻子"滞留美国不归,先后已有6个"妻子"之多.此消息随后经内地多家媒体证实.……
-
全文:香港凤凰台于6月24日播出一条消息,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郑家栋在前往北京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出国手续时被捕.据称,郑家栋涉嫌利用访问美国的机会,几乎每次都同时申请一个"妻子"同往,然后"妻子"滞留美国不归,先后已有6个"妻子"之多.此消息随后经内地多家媒体证实.……
-
[0图]流金岁月
-
作者:
贾志良 来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西南交通大学 校史
-
描述:本书大多由历年《校史资料选集》中选择编辑而成,是各类人士编撰的稿件汇集,基本上反映了交大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物精英和学校建设等。
-
全文:本书大多由历年《校史资料选集》中选择编辑而成,是各类人士编撰的稿件汇集,基本上反映了交大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物精英和学校建设等。
-
[0图]谢谢老谢 深情怀念谢泉铭
-
作者:
江曾培 季振邦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纪念文集 2000 1927 谢泉铭
-
描述:本书收选文章都以怀念谢泉铭先生为主,既是对优秀思想文化、高尚品质的积累和传承,也是对当代新闻出版编辑学一种富于情感和研究价值的贡献。
-
全文:本书收选文章都以怀念谢泉铭先生为主,既是对优秀思想文化、高尚品质的积累和传承,也是对当代新闻出版编辑学一种富于情感和研究价值的贡献。
-
要善于“找米下锅”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书 出版社 学术研究 出版策划 悲喜剧 编辑工作 出版业 策划选题 来料加工 选题策划
-
描述:说起编辑工作,一般都认为是"来料加工",即把作者交来的稿件,经过鉴别选择,拾遗补阙,条理规范,字斟句酌,形成内容比较完整和形式比较完美的图书。实际上,编辑工作还得有另一功,这就是"找米下锅"。它不完全依赖作者来稿,而是通过制定选题、约稿和组稿,促使作
-
全文:说起编辑工作,一般都认为是"来料加工",即把作者交来的稿件,经过鉴别选择,拾遗补阙,条理规范,字斟句酌,形成内容比较完整和形式比较完美的图书。实际上,编辑工作还得有另一功,这就是"找米下锅"。它不完全依赖作者来稿,而是通过制定选题、约稿和组稿,促使作
-
责任如石 甸甸之沉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作者说,做编辑出版工
-
全文:,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作者说,做编辑出版工作,“心中要有一块石头”。
-
苏联解体之后……——访问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散记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 谢尔 苏维埃 莫斯科 工作人员 雕像 乌克兰人 立陶宛人 苏联解体 访问
-
描述:《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和记者张冠华,应俄国《文学报》的邀请,于4月下半月访问了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三国。史氏撰《苏联解体后……》一文,报道出访见闻。
-
全文:《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和记者张冠华,应俄国《文学报》的邀请,于4月下半月访问了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三国。史氏撰《苏联解体后……》一文,报道出访见闻。
-
说真话实话的《群言》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话 九十年代 实话 杂志编辑 编辑工作 写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 《随感录》
-
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结识了《群言》杂志编辑吴志实。其时我任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吴志实同志一样,编辑工作之余也喜欢写点杂文随笔,我俩可说是双料的同行,早已互知对方姓名,但相知不相识,那次相见甚欢。此后我们不时电话联络,并互赠著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应志实之约,为《群言》专栏
-
全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结识了《群言》杂志编辑吴志实。其时我任职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吴志实同志一样,编辑工作之余也喜欢写点杂文随笔,我俩可说是双料的同行,早已互知对方姓名
-
让“朝阳产业”燃烧得更明丽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版工作者 接力工程 知识经济时代 朝阳产业 编辑家 本世纪初 中国新文学 新文学大系 世纪工程 出版业
-
描述:发轫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到今天走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反映这一历程的皇皇巨著《中国新文学大系》,依赖几代作家、编辑家一棒接一棒地共同奋力完成。我也在这当中接了一“棒”。这一出版界的巨大“世
-
全文:发轫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到今天走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反映这一历程的皇皇巨著《中国新文学大系》,依赖几代作家、编辑家一棒接一棒地共同奋力完成。我也在这当中接了一“棒”。这一出版界的巨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