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中医学概论阴阳五行部分的初步体会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药学通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学习中医学概论阴阳五行部分的初步体会
-
急诊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
-
作者:
刘晓龙 史中兴 李颖 曹海利 王凯冰 白彬 来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胸廓内动脉 栓塞 咯血 治疗性 肱动脉
-
描述:目的 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ITA)急诊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肱动脉入路行ITA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 13例患者共找到并成功栓塞13支病变的ITA
-
全文:目的 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ITA)急诊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肱动脉入路行ITA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
-
学习中医学概论阴阳五行部分的初步体会
-
作者:
尚志钧 杜一先 袁俊贤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我们经过几个月来对中医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对祖国医学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医理论工具的阴阳五行说,是学好中医学的第一道关口。必须学好它,才有可能透彻地理解中医学
-
全文:我们经过几个月来对中医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对祖国医学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医理论工具的阴阳五行说,是学好中医学的第一道关口。必须学好它,才有可能透彻地理解中医学
-
学習中医学概論陰陽五行部分的初步体会
-
作者:
尚志鈞 杜一先 袁俊賢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行 中医学 思想体系 祖国医学 机能变化 思想方法 古人 我国古代 概念 日常生活
-
描述:我們經过几个月来对中医学概論課程的学習,对祖国医学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我們在学習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医理論工具的陰陽五行說,是学好中医学的第一道关口。必須学好它,才有可能透徹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論
-
全文:我們經过几个月来对中医学概論課程的学習,对祖国医学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我們在学習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医理論工具的陰陽五行說,是学好中医学的第一道关口。必須学好它,才有可能透徹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論
-
永觉元贤的禅净思想探略:以《净慈要语》“信愿行”为要点
-
作者:
李鸿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修行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思想来源 净土思想 禅师 禅宗 念佛 法门 禅法
-
描述:前言明末时期,明心见性和顿悟解脱的禅宗逐渐丧失了探究本源的实践性,于此同时,净土思想却呈多元化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大德禅师在挽救禅法的同时,也开始大力提倡结合净土法门的修行,如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云栖祩宏等。鼓山永觉元贤
-
全文:前言明末时期,明心见性和顿悟解脱的禅宗逐渐丧失了探究本源的实践性,于此同时,净土思想却呈多元化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大德禅师在挽救禅法的同时,也开始大力提倡结合净土法门的修行,如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云栖祩宏等。鼓山永觉元贤
-
《神农本草经》与古代方士间的历史关联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关联 神农本草经 方士
-
描述:梁陶隐居序云:“汉献(公元190~220年)迁徙,晋怀(公元307~312年)奔迸,文籍。焚糜,千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由此可知陶弘景所作《本草经集注》依据的是经过战乱后幸存的四卷
-
全文:梁陶隐居序云:“汉献(公元190~220年)迁徙,晋怀(公元307~312年)奔迸,文籍。焚糜,千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由此可知陶弘景所作《本草经集注》依据的是经过战乱后幸存的四卷
-
《名医别录》考(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资料 郑樵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本草经集注 药物 艺文志 陶弘景 书名 名医别录
-
描述:1.《名医别录》的产生《名医別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名医别录》书名,但未题著者。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名医别录》由陶隐居集。宋代王应麟《玉海》仍题陶氏撰。自此以后,言《名医別录》的作者,皆从郑樵之说,题陶弘景撰。但是郑樵在他的《校仇略·
-
全文:1.《名医别录》的产生《名医別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名医别录》书名,但未题著者。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名医别录》由陶隐居集。宋代王应麟
-
《本草纲目序例》辨误两则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李时珍 修定 本草经集注 药物分类 本草纲目 唐高宗 修订
-
描述:《本草纲目》卷一序例上历代诸家本草标题下,有《唐本草》书名的介绍。其始时珍曰:“唐高宗命司空英国公李勣等修陶隐居所注《神农本草经》增为七卷,世谓之英公唐本草,颇有增益。显庆中,右监门长史苏恭重加订注,表请修定。帝复命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二十二人与恭详定。增药114种,分为玉石、草
-
全文:《本草纲目》卷一序例上历代诸家本草标题下,有《唐本草》书名的介绍。其始时珍曰:“唐高宗命司空英国公李勣等修陶隐居所注《神农本草经》增为七卷,世谓之英公唐本草,颇有增益。显庆中,右监门长史苏恭重加订注,表请修定。帝复命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二十二人与恭详定。增药114种,分为玉石、草
-
对《药性论》作者及成书时间的讨论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贯 《药性论》
-
描述:关于《药性论》的作者,有三种说法: 第一,宋代《嘉祐本草》的作者掌禹锡,在《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掌氏对《药性论》作者弄不清楚,先说作者不详后说陶氏撰,接着又否定陶氏撰。 第二,明代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
-
全文:关于《药性论》的作者,有三种说法: 第一,宋代《嘉祐本草》的作者掌禹锡,在《补注所引书传》云:“《药性论》,不著撰人名氏……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掌氏对《药性论》作者弄不清楚,先说作者不详后说陶氏撰,接着又否定陶氏撰。 第二,明代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
-
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药物合并和分条的讨论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合并 赤小豆 观光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果菜 名医别录
-
描述:一、顾观光误《本草经集注》为《别录》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序》云:“梁陶隐居《名医别录》始分玉石草木三品为三卷,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三品为三卷,又有序录一卷,合为七卷。故《别录序》后云:‘本草经卷上
-
全文:一、顾观光误《本草经集注》为《别录》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序》云:“梁陶隐居《名医别录》始分玉石草木三品为三卷,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三品为三卷,又有序录一卷,合为七卷。故《别录序》后云:‘本草经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