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画家物语
作者: 薛原  来源:北京:金城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画家  生平事迹  中国  现代 
描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齐白石:“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黄宾虹:“落魄画家”一代巨匠、徐悲鸿:独自沉沉味苦心等。
全文: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齐白石:“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黄宾虹:“落魄画家”一代巨匠、徐悲鸿:独自沉沉味苦心等。
[0图]李桦纪念集
作者: 王莲芬 王锡荣  来源: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悲痛怀念;我去莲花井找李桦;追忆李桦及其木刻插图;贵在真诚;鞠躬尽瘁版画事业等。
全文:本书内容包括:悲痛怀念;我去莲花井找李桦;追忆李桦及其木刻插图;贵在真诚;鞠躬尽瘁版画事业等。
[0图]书信文化
作者: 林轩  来源: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书信  文化  地点  中国 
描述:本书向人们介绍书信的起源和发展、书信的特色和类别,传世书信各人书礼、书信典故和书信故事、书信人生和书信感悟等内容。
全文:本书向人们介绍书信的起源和发展、书信的特色和类别,传世书信各人书礼、书信典故和书信故事、书信人生和书信感悟等内容。
[0图]网上杂弹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杂文  中国  现代 
描述:本书收有“为政的荒唐”、“做官做事”、“一个都不会少”、“谁服务谁?”、“救救太湖”、“说歧视”等153篇杂文。
全文:本书收有“为政的荒唐”、“做官做事”、“一个都不会少”、“谁服务谁?”、“救救太湖”、“说歧视”等153篇杂文。
[0图]中国新文学大系 61 1949-1976 第11集 杂文卷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杂文集  中国文学  作品集  现代文学  中国  当代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鲁迅还在活着;不死的青春;祝福祖国,祝福人民!;保留牌坊;论黄色文化;茫然;论恭维;报喜报忧等。
全文:本书内容包括:鲁迅还在活着;不死的青春;祝福祖国,祝福人民!;保留牌坊;论黄色文化;茫然;论恭维;报喜报忧等。
理不迁、物不迁心不迁:憨山德清对僧肇“物不迁”义旨的诠释
作者: 洪燕妮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观  肇论  缘起性空  诤论  佛教界  六祖慧能  物不迁  僧肇  憨山德清  镇澄 
描述:憨山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憨山涉及"物不迁"义理的其他著述,说明其在诠释"物不迁"义理时所展现的特点。具体说来,憨山"物不迁论"义理的诠释特色主要体现
全文:憨山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憨山涉及"物不迁"义理的其他著述,说明其在诠释"物不迁"义理时所展现的特点。具体说来,憨山"物不迁论"义理的诠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憨山德清注《庄》畴间相关问题再论:兼王红蕾博士商榷
作者: 刘海涛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予内篇注》  憨山德清  晚明佛教  庄学史 
描述:憨山德清是明末四大龙象之一,其《庄子内篇注》在晚明佛教史、思想史及庄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有人认为《庄子内篇注》成书于万历二十六年之后,这个时间是不正确的,该书应是万历十九年完成,在万历四十八年重述。
全文:憨山德清是明末四大龙象之一,其《庄子内篇注》在晚明佛教史、思想史及庄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有人认为《庄子内篇注》成书于万历二十六年之后,这个时间是不正确的,该书应是万历十九年完成,在万历四十八年重述。
《老子道德经解》当代宗教对话
作者: 景满华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佛释道  憨山德清  宗教对话 
描述: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全文: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以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佛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参究念佛”“禅净双修”之辨
作者: 龚晓康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名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参究 
描述: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全文: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阳明後学禅师的交往及其涵义
作者: 黄文树  来源:玄奘佛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贽  阳明後学  罗汝芳  王畿  禅师  周汝登  陶望龄 
描述:陽明後學與禪宗的關係頗大,他們中間有多人與禪師相過從,交往密切。本文兼採歷史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針對陽明後學與禪師的交往及其涵義,進行梳理與剖析。本文發現,陽明後學王畿、羅汝芳、李贄、周汝登、鄒元標、陶望齡等人,分別與玉芝法聚、雲棲祩宏、蘊空常忠、真文知休、笑巖德寶、水月儒全、無念深有、密雲圓悟、憨
全文:陽明後學與禪宗的關係頗大,他們中間有多人與禪師相過從,交往密切。本文兼採歷史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針對陽明後學與禪師的交往及其涵義,進行梳理與剖析。本文發現,陽明後學王畿、羅汝芳、李贄、周汝登、鄒元標、陶望齡等人,分別與玉芝法聚、雲棲祩宏、蘊空常忠、真文知休、笑巖德寶、水月儒全、無念深有、密雲圓悟、憨山德清、達觀真可、湛然圓澄、雪浪洪恩、郎目本智等禪師,都有一定的交流互動,在明代萬曆年間共譜儒士與方外熱絡結納的歷史圖景。其交往之涵義至少有三:一是促進佛教法義傳播,二是體現援佛入儒學風,三是厚積禪詩創作成果。
上页 1 2 3 ... 28 29 30 ... 66 67 68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