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冯启元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刊物至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著有《激光物理学》一书;并经常应邀至省、市大学讲学,为我国物理学界知名教授。
-
“幸福课”也属必修课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必修课 抑郁症 文章 发达国家 患病率 幸福 现代病
-
描述:前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我国得“心理感冒”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患抑郁症的人达2600万,每年因此自杀的人至少有25万。实际上,这种现代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更早地就显现出来。有统计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提前到今天
-
全文:是不够的。人们幸福感的产生,还有赖精神生活的舒畅。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华宅美屋,行的是宝马香车,倘若精神生活不舒畅,愁肠百结,焦虑抑郁,仍然是与“开心”和快乐无缘的。 人的精神
-
非禅而禅
-
作者:
林明昌 来源:名作欣赏·上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王维诗是禅诗吗? 王维诗风淡远闲静,于唐代即甚为知名,(唐)殷瑶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但是当时并无人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司空图说:“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复,
-
全文:清风之出岫”,说明王维与韦应物十分相近,而且无关乎禅。 然而时至今日,以“王维禅诗”为题的专著、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已不在少数,这些著作均将王维的诗解读为禅诗作为前提,似乎“王维诗为禅诗”或“王维部分诗为
-
唱什么样的“重头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社 东方网 书展 退稿 报纸
-
描述:此稿写于2007年8月15日上海书展开幕当天,在东方网上刊出。随后,发给一家报社,被婉拒。改寄另一家报纸,也因"书展不便批评"而退稿。其时,媒体对书展是一片赞扬声,难于容纳"批评",哪怕是小小的批评。实际上,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改进意见,非但不与赞扬相悖,正是另一形式的赞扬肯定。然而",忠言逆
-
全文:影响力,放肆地向其他文化领域侵蚀,它远不只表现在一时一事的书展上,而且表现在整个出版业乃至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事业上,阉割和矮化着思想文化事业的精神含量。出于敝帚自珍,特将此文寄奉《文学自由谈》,但愿自许"努力表达文坛民意"的该刊,能让其"自由谈"一下。
-
药地愚者禅学思想蠡探:从「众艺五明」到「俱熔一味」
-
作者:
廖肇亨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 《东西均》 明代佛教 方以智
-
描述:方以智(1611-1671),出家後号药地患者,嗣法曹洞宗觉浪道盛(1592-1659)。其学浩瀚渊博,网罗万有,熔铸多端,自成一格,拒斥将思想实体化。所有的知识来源对於方以智而言,都是值得学习、效法,乃至於运用的药材,在独到的智慧调和之下,绽放出新的辉光与效能。因此对方以智而言,不论儒者、高僧、科
-
全文:道盛以外,也与当时丛林宗匠,若憨山德清、雪浪洪恩、紫柏?可、密云圆悟等人的思想与学说主张展开积极对话的姿态。一则辨析药地之学术源流,一则见其「代明错行」之思想实践,同时也?药地思想在禅学史上寻求一适当的定位。
-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用出现的不良反应
-
作者:
陈邦元 丁妍 来源: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干扰素
-
描述:干扰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合用大多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且要比单独用干扰素应答率要高出约20%[1],所以两者常联合用药。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早期不良反应[2]:在用药1周内几乎所有患者出现如发烧、畏寒、身痛、头痛和出汗流感样临床表现,以及恶心和呕吐等;中
-
全文:干扰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合用大多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且要比单独用干扰素应答率要高出约20%[1],所以两者常联合用药。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早期不良反应
-
舍己救贼该不该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舍己救人是值得褒扬的事,舍己救贼该不该呢? 新疆呼图壁县最近发生这样一件事:今年7月12日下午8时15 分,武警县中队接到邻近派出所的求助电话,说天山酒厂一间年久失修的厂房突然倒塌,有人在屋内生死不明,请求救援。中队指导员迅速带领10 位战士赶到现场,冒着被两边斜裂的屋墙压在里面的危险,经过65 分
-
全文:就要尊重人的生命。“天下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对人的生命决不可冷漠无情。遇到生命受到威胁的人,都应当尽力去帮助,去拯救。这是人性善、人性美的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救死扶伤是古今中外所共同张扬的一种人性精神...
-
反映艺术本体演进轨迹 见证社会生活变迁
-
作者:
徐沛君 来源:中国美术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延安时期 艺术本体 王琦 民间美术 创作年代 捐赠 中国版画 套色木刻 美术作品
-
描述:一 本次展出的版画作品以木刻为主,创作年代跨度达六七十年,延安时期以来的许多木刻佳作得以呈现。 1949年以前的作品如王琦的《难民一群》(1948年作)、汪刃锋的《母亲》(1948年作)以及野夫的《泛区难船》(1948年作),都表现了民众痛苦的灵魂与被践踏的人格,创作中既不回避现实状况的描绘,也重视
-
全文:,广泛吸收了西欧木刻和俄苏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明显的欧式技法和强烈的思想性是那个年代许多木刻作品的特征,作品不尚小巧,而是充满了力量感,在短短—二十年间就形成了富于时代气息的样貌。展品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