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文艺创作中的婚姻、爱情、道德题材的思考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脱离现实 婚姻 爱情 丈夫 题材 封建伦理意识 妻子
-
描述:一次随意的交谈,引发了这个题目。那是在观看新片《鸳鸯楼》以后,几个同志聚在一起闲聊。有同志称赞片中第五家“沙龙”主妇,任劳任怨地为丈夫招待满座的高朋,星期天从下午马不停蹄地忙到深夜,当客人风卷残云般地“扫”光家中所有食品以后,她最后只得干嚼方便面充饥,而这一切,由于得到丈夫的体贴和慰藉,她心甘如饴,
-
全文:一次随意的交谈,引发了这个题目。那是在观看新片《鸳鸯楼》以后,几个同志聚在一起闲聊。有同志称赞片中第五家“沙龙”主妇,任劳任怨地为丈夫招待满座的高朋,星期天从下午马不停蹄地忙到深夜,当客人风卷残云般地“扫”光家中所有食品以后,她最后只得干嚼方便面充饥,而这一切,由于得到丈夫的体贴和慰藉,她心甘如饴,深夜代睡熟的丈夫接朋友电话时,还热情地欢迎他们下星期日“再来,再来”。赞者说,这位妇女已化为丈夫的一部分,她的爱,她的牺牲精神,是使夫妻和家庭关系和谐的一种可贵的粘合剂。有同志则觉得,这种“贤妻良母”式的好妻子,浸透着妻子服从丈夫、女人服从男人的封建伦理意识,在今天恰恰需要大力加以否定,而不是肯定。两“说”相较,虽然后者富有“现代意识”,获得多数人的点头。有同志并由此引伸出《鸳鸯楼》的可
-
[0图]中国新文学大系 51 1949-1976 第1集 文学理论 卷1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作品集 现代文学 中国 当代 文学理论
-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
全文:本书内容包括: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
回眸出版岁月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小说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儿出版社 “文革”时期 党支部书记 “红宝书” 文艺出版 编辑室主任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习资料
-
描述:一、“文革”时期的文艺出版 1972年秋,我从五七干校调入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时,文艺编辑室的党支部书记由进驻的工宣队长担任,原少儿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作家任大霖为编辑业务负责人。我开始做小说编辑,半年后补进支委会,协助任大霖抓出书工作。由于出书工作基本上已停顿了几年,市面上除了“红宝书”和
-
全文:一、“文革”时期的文艺出版 1972年秋,我从五七干校调入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时,文艺编辑室的党支部书记由进驻的工宣队长担任,原少儿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作家任大霖为编辑业务负责人。我开始做小
-
努力于高质量与多层次的统一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国出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文化积累 多层次 社会主义 文字质量 高质量 出版物 两个文明建设 学术性 上海文化
-
描述:(一) 我们在出书要求上,有一句话,叫做“高质量,多层次”。高质量,就是说,我们的出版物,在推进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上,在促进文艺繁荣和文化积累上,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上,较之同类出版物,应力争处于一个较高的阶梯上;多层次,则是说,要发挥我们这个有着“上海文艺”上海文化”“上海音乐”三个牌子的
-
全文:(一) 我们在出书要求上,有一句话,叫做“高质量,多层次”。高质量,就是说,我们的出版物,在推进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上,在促进文艺繁荣和文化积累上,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上,较之同类出版物,应力
-
于无声处听惊雷——访话剧《于无声处》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
作者:
周玉明 来源:传媒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刊管理 工人文化宫 “四人帮” 导演 时代最强音 演员 话剧 《文汇报》 编剧 剧本
-
描述:1978年10月初,文汇报社分工跑群众文艺的记者周玉明,听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正在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很受欢迎,许多人看了一次还想再看。她便要求文艺部负责人史中兴一起去看戏。一看,果真名不虚传。虽然全剧只有六个人物四幕戏,而且都在同
-
全文:1978年10月初,文汇报社分工跑群众文艺的记者周玉明,听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正在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很受欢迎,许多人看了一次还想再看。她便要求文艺部负责人史中兴一起去看戏。一看,果真名不虚传。虽然全剧只有六个人物四幕戏,而且都在同
-
“活死人”的荒诞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复活 《聊斋志异》 故事 荒诞
-
描述:阴阳两膈,生死对立,活人死后,再也不能复活。尽管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不乏“活死人”或“死活人”的描写,像《聊斋志异》中的《尸变》,讲的就是一个僵尸复活的故事。
-
全文:阴阳两膈,生死对立,活人死后,再也不能复活。尽管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不乏“活死人”或“死活人”的描写,像《聊斋志异》中的《尸变》,讲的就是一个僵尸复活的故事。
-
话说作品的容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作家 文艺复兴时期 文坛 性格 思想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英国 容量
-
描述:(一) 歌德赞扬莎士比亚,用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虽丰,但具体算来,《莎士比亚全集》也不过十一卷,怎么称作“说不尽”呢?“说不尽”者,系指其作品所蕴蓄的内含无限广阔、深邃、丰富、伟大,讲不完、挖不尽。
-
全文:(一) 歌德赞扬莎士比亚,用过这样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虽丰,但具体算来,《莎士比亚全集》也不过十一卷,怎么称作“说不尽”呢?“说不尽”者,系指其作品所蕴蓄的内含无限广阔、深邃、丰富、伟大,讲不完、挖不尽。
-
[0图]一切诚念终将相遇 解读王元化
-
作者:
钱钢 来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王元化 人物研究
-
描述:本书是针对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进行评论的文集,评论文章有:在思想与德性互化的每一瞬间、当代思想史的脚注等,并介绍其简要生平与著述。
-
全文:本书是针对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进行评论的文集,评论文章有:在思想与德性互化的每一瞬间、当代思想史的脚注等,并介绍其简要生平与著述。
-
[0图]中国出版界社长总编辑回忆录丛书 半生出版岁月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出版工作 中国
-
描述: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
全文:本书共分二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七岁弃学入伍;从华东团校到《新民晚报》;从“五七”干校转入出版门;“文革”中的上海文艺出版;两个“十大古典戏曲”与《重放的鲜花》等。
-
[0图]民国美术思潮论集
-
作者:
素颐 来源: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国 美术评论 中国
-
描述:美术往往是文化的先声。20世纪初,陈独秀提出美术革命,以革传统王画的命,开启了美术革新的大幕。从中国第一个学院式的现代美术教育组织上海图画美术院于1912年成立,到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在上海举办;从民国时期重要的现代美术社团“决澜社”的成立,到左翼文艺家联盟的出现,普罗文艺的开展,具有左倾意识的
-
全文:;从民国时期重要的现代美术社团“决澜社”的成立,到左翼文艺家联盟的出现,普罗文艺的开展,具有左倾意识的木刻版画、年画的盛行,再到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发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提出,中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