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力兼臻 自辟蹊径——浅议朱复戡先生的书法艺术创作观
-
作者:
李颖 来源:艺术品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石书画 朱义 吴昌硕 二王 汪统 浙江鄞县 南洋公学 书香世家 四体书势 创作观
-
描述:朱复戡先生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四十岁后更名朱起,号始为我们现在所知的“复戡”。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小小年纪能作擘窠大字,有“七龄神童朱义方”1的美称,被吴昌硕钦佩地称为“小畏友”。同为浙江鄞县人,时任南洋公学总理的张美翊亦十分关注这位少年才俊,主动提出做他的老师,并
-
全文:朱复戡先生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四十岁后更名朱起,号始为我们现在所知的“复戡”。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小小年纪能作擘窠大字,有“七龄神童朱义方”1的美称,被吴昌硕钦佩地
-
漫画家必须先是个真实的人——记华君武漫画座谈会
-
作者:
小南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画展 中国历史 生命活力 漫画家 作品 座谈会 创作态度 文汇报 生命源泉
-
描述:《华君武漫画展》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华君武从事漫画创作已有60余年历史,而他的个人画展却还是第一次。人们踊跃观赏,反响热烈。5月12日,部分漫画界人士聚集在上海文汇报社,结合华君武同志的创作
-
全文:《华君武漫画展》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华君武从事漫画创作已有60余年历史,而他的个人画展却还是第一次。人们踊跃观赏,反响热烈。5月12日,部分漫画界人士聚集在上海文汇报社,结合华君武同志的创作
-
有规可循与不拘一格——林帆的《杂文写作论》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文创作 “法” 鲁迅 杂文作家 具体经验 散文创作 个性与特色 文体意识 理论研究 杂文写作
-
描述:林帆同志是个杂文作家,不乏杂文创作的实践经验,同时又长期讲授杂文写作,对杂文具有较深的理论研究,由他撰写的《杂文写作论》就显得生动、实在,既不空泛,含着具体经验的生发;也不零碎,作了理论的归纳与升华.读了,令人有搔到痒处之感.
-
全文:林帆同志是个杂文作家,不乏杂文创作的实践经验,同时又长期讲授杂文写作,对杂文具有较深的理论研究,由他撰写的《杂文写作论》就显得生动、实在,既不空泛,含着具体经验的生发;也不零碎,作了理论的归纳与升华.读了,令人有搔到痒处之感.
-
刻刀下的战时重庆
-
作者:
杨雨 来源:今日重庆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中国三峡 社会进步 中国木刻研究会 左翼文艺 生存状态 民族苦难 博物馆馆藏 历史时期 抢水
-
描述:我国著名木刻大师汪刃锋抗战时期在重庆生活了六年多,创作了很多作品。《抢水》、《这是命运吗》、《逃到哪里去》、《赶场》、《嘉陵纤夫》……这些木刻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通过对民众生存状态的刻画,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苦难的深刻内涵,表达人民呼吁和平与民主、祈求社会进步的呼声。
-
全文:我国著名木刻大师汪刃锋抗战时期在重庆生活了六年多,创作了很多作品。《抢水》、《这是命运吗》、《逃到哪里去》、《赶场》、《嘉陵纤夫》……这些木刻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通过对民众生存状态的刻画,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苦难的深刻内涵,表达人民呼吁和平与民主、祈求社会进步的呼声。
-
《旧址》三题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字数 家族 文学作品 旧址 内蕴 三题 阶级性 历史发展 李氏
-
描述:(一)李锐说,不足二十万字的《旧址》,从冬天写到冬天,花了他一年的时间。读了《旧址》,我在山西讨论《旧址》的座谈会上说,值得。对作家来说,时间的果实,虽然表现为创作字数的多少,更表现为字数内蕴的深浅。多而滥并不难,难的倒是少而精。将一个有着两
-
全文:(一)李锐说,不足二十万字的《旧址》,从冬天写到冬天,花了他一年的时间。读了《旧址》,我在山西讨论《旧址》的座谈会上说,值得。对作家来说,时间的果实,虽然表现为创作字数的多少,更表现为字数内蕴的深浅。多而滥并不难,难的倒是少而精。将一个有着两
-
描绘个性色彩 审视深层世界——文艺报道随谈
-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道 文艺论争 北京人艺 记者 服务对象 观众 个性色彩 深层 审视 作家艺术家
-
描述:文艺记者面对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书画出版、歌舞演出、影视播映、文艺论争、创作和鉴赏心态变化,这里面涌动着多少有价值有兴味的信息等待记者去捕捉。一篇好的文艺报道,能把成群读者观众引进书店、剧场
-
全文:文艺记者面对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书画出版、歌舞演出、影视播映、文艺论争、创作和鉴赏心态变化,这里面涌动着多少有价值有兴味的信息等待记者去捕捉。一篇好的文艺报道,能把成群读者观众引进书店、剧场
-
关于写“真人真事”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典型意义 共产主义风格 艺术典型 现实生活 文学创作 典型人物 先进人物 真人真事 艺术特征 作品
-
描述:有些人把写真人真事看作是文学创作中一种“低级的”或不值得去写的东西,说什么真人真事束转了作家的创造性,妨碍了“艺术特征”的发挥,又说生活里“没有一个现成的艺术典型”,群众不喜欢看描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如此等等。事实真是这样吗?写真人真事真有这么些“罪过”吗?
-
全文:有些人把写真人真事看作是文学创作中一种“低级的”或不值得去写的东西,说什么真人真事束转了作家的创造性,妨碍了“艺术特征”的发挥,又说生活里“没有一个现成的艺术典型”,群众不喜欢看描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如此等等。事实真是这样吗?写真人真事真有这么些“罪过”吗?
-
美善异同论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清明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巴尔扎克 艺术家 托尔斯泰 美善 恩格斯 艺术形象 美学观点 美与善 艺术美
-
描述:的关系,议论不够。然而,美与善的关系,同美与真的关系一样,如果对其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将给创作上带来不利
-
全文:的关系,议论不够。然而,美与善的关系,同美与真的关系一样,如果对其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将给创作上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加以探讨的必要。
-
一座出色的文学雕像——读《雕像》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一般的小说作者大都由短篇起步,然后再写中篇、长篇。戴厚英则是迳直以长篇小说《人啊,人!》与《诗人之死》闯入文坛。由于这两部长篇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反响,戴厚英也就被认为是擅长长篇创作的写手。然而
-
全文:一般的小说作者大都由短篇起步,然后再写中篇、长篇。戴厚英则是迳直以长篇小说《人啊,人!》与《诗人之死》闯入文坛。由于这两部长篇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反响,戴厚英也就被认为是擅长长篇创作的写手。然而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概况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玉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直斋书录解题 绍兴 太医 嘉定 今本 修纂 北宋 制剂规范
-
描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制剂规范。原是北宋“熟药所”的配方薄,到了南宋,“熟药所”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子增多,重新修订书名也正式定为《太平惠民和荆局方》。从元丰到嘉定,前后经历了约140多年的修纂,通过诸家之手校订。可说是宋代的一种集体创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
全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制剂规范。原是北宋“熟药所”的配方薄,到了南宋,“熟药所”改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子增多,重新修订书名也正式定为《太平惠民和荆局方》。从元丰到嘉定,前后经历了约140多年的修纂,通过诸家之手校订。可说是宋代的一种集体创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