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地悲剧”与“看不见之脚”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青年男子 事不关己 我为人人 公共责任 冷漠态度 精神病患者 公地悲剧 洛川 社会公共生活 令人
-
描述:据报道,今年5月4日,一三岁男童正在陕西洛川中心街街边扫地,突遭一青年男子暴打,而其间的过路者竟无一人出面制止,后查此男子为精神病患者。这暴露了当地对"武疯子"的管理缺失,但同时也显示了路人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令人心寒。这种"冷漠症"并非个案。在四川成都,一女子的提包被抢,一民警冲上抓
-
全文:据报道,今年5月4日,一三岁男童正在陕西洛川中心街街边扫地,突遭一青年男子暴打,而其间的过路者竟无一人出面制止,后查此男子为精神病患者。这暴露了当地对"武疯子"的管理缺失,但同时也显示了路人那种
-
市场意识与文化意识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文化意识 图书发行
-
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切需要老百姓掏腰包购买的产品,都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世上已没有“市”外桃源。出版社的产品——图书,虽然属于文化商品,它较一般商品有其特殊性,但毕竟还是商品,在根本属性上,一样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如果说,过去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那么
-
全文:根本属性上,一样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如果说,过去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那么,出版社正由于它属于精神生产部门,在这方面受到的束缚更为突出。今天出版社要走向市场,自觉地在市场中摔打,在观念与体制上的转轨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许多老出版工作
-
“成功秘诀“不“秘“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群言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随笔 散文 当代
-
描述:人都希望自己成功,纷纷在探索成功之路,于是,一些"成功秘诀"的书刊应运而生。前几年,社会上流传一本名叫《人生秘诀》的书,列出了73项"人生秘诀",诸如"职级升迁的秘诀""学会赚钱的秘诀""征服女人的秘诀"等等,大部分都是从西方书刊上摘录下来的洋人东西,真可谓"洋洋大观"。这些"洋秘诀"宣扬的,尽管内
-
全文:的秘诀"等等,大部分都是从西方书刊上摘录下来的洋人东西,真可谓"洋洋大观"。这些"洋秘诀"宣扬的,尽管内容五花八门,却有一个精神贯串着,就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比方说,这本书谈到"说服他人" 的一条"秘诀"——巧妙制造意外,列举一位白糖推销员想销掉白糖,就说白糖要涨价了,但又不宜直接向顾客
-
不容荣誉造假售假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东方剑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物质生产领域 假冒伪劣现象 精神生产 有所谓 社会公正 假文凭 传统文化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假古董 反腐斗争
-
描述:"假烟假酒假味精,假医假药假郎中,假书假画假古董,假兵假官假文凭",假冒伪劣横行,是当前的社会之痛、民生之痛。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为了维护社会的诚信正义,当下正在不断加强对造假售假勾当的揭露与批判、查处与惩罚。应当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总的看来,反假斗争如同反腐斗争一样,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
全文:、查处与惩罚。应当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总的看来,反假斗争如同反腐斗争一样,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其中有个问题值得注意:假冒伪劣现象不仅遍布各个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也侵袭到精神生产的诸多领域,对
-
关于文艺创作中的婚姻、爱情、道德题材的思考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脱离现实 婚姻 爱情 丈夫 题材 封建伦理意识 妻子
-
描述:一次随意的交谈,引发了这个题目。那是在观看新片《鸳鸯楼》以后,几个同志聚在一起闲聊。有同志称赞片中第五家“沙龙”主妇,任劳任怨地为丈夫招待满座的高朋,星期天从下午马不停蹄地忙到深夜,当客人风卷残云般地“扫”光家中所有食品以后,她最后只得干嚼方便面充饥,而这一切,由于得到丈夫的体贴和慰藉,她心甘如饴,
-
全文:的一部分,她的爱,她的牺牲精神,是使夫妻和家庭关系和谐的一种可贵的粘合剂。有同志则觉得,这种“贤妻良母”式的好妻子,浸透着妻子服从丈夫、女人服从男人的封建伦理意识,在今天恰恰需要大力加以否定,而不是肯定。两“说”相较,虽然后者富有“现代意识”,获得多数人的点头。有同志并由此引伸出《鸳鸯楼》的可
-
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代诗人 自然环境 城市融入 古村落 乡愁 余光中 传统村落 人文传统 文化价值 城镇化率
-
描述: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乡愁"一词火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普遍的关注与赞同。"乡愁",本是个文学的用语,余光中的诗,董桥的书,都一再抒发了"乡愁"。"乡愁",体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与相思,也表达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的忧伤与愁情,所谓
-
全文:"。如今,这一诗化的语言,为政府的文件所引用,体现了政府在推进城镇化中,充分对人文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尊重。在改革和建设中要大力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