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生态河道建设
-
作者:
汪海洋 章加森 李保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河道建设
-
描述:我国的水环境和水质量的问题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剧,由局部性水污染发展到流域性污染。
-
全文:我国的水环境和水质量的问题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剧,由局部性水污染发展到流域性污染。
-
浅谈铁路站车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铁道医学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队伍建设 卫生监督 铁路 站车卫生
-
描述:浅谈铁路站车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汪海洋广州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广州510010)铁路实行系统内卫生监督是国家赋予铁路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要想完成这一重任,使铁路的站车卫生管理工作顺利地由行政管理过渡到法制管理,就必须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精、知识广的执法...
-
全文:浅谈铁路站车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汪海洋广州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广州510010)铁路实行系统内卫生监督是国家赋予铁路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要想完成这一重任,使铁路的站车卫生管理工作顺利地由行政管理过渡到法制管理,就必须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精、知识广的执法...
-
聚焦强军目标 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政工学刊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营 优良传统 新形势 精神动力 官兵 目标 特色文化 文化建设 凝聚力 部队战斗力
-
描述:习主席提出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军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就要紧紧围绕落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弘扬优良传统,创新特色文化,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保障力
-
全文:习主席提出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军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就要紧紧围绕落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弘扬优良传统,创新特色文化,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保障力
-
[0图]中国文学家辞典 现代第5分册
-
作者:
阎纯德 来源: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作家 年代 中国 词典 现代
-
描述:收录了自五四至当今有影响的作家、海外华人作家等。每个作家包括:职称、原名、笔名、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事迹、文学活动及其作品等。
-
全文:收录了自五四至当今有影响的作家、海外华人作家等。每个作家包括:职称、原名、笔名、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事迹、文学活动及其作品等。
-
专论:心理资源之开发:当前国家建设之先决问题
-
作者:
朱皆平 来源:工作竞赛月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专论:心理资源之开发:当前国家建设之先决问题
-
[0图]革命文献 第105辑 抗战建国史料:农林建设 4
-
作者:
秦孝仪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革命文献 第105辑 抗战建国史料:农林建设 4
-
[0图]中国艺术家辞典 现代第1分册
-
作者:
北京语言学院中国艺术家辞典委会 来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艺术家 中国 词典
-
描述:中国艺术家辞典 现代第1分册
-
从几个数字看市级图书馆的建设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文化时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网络体系 市级公共图书馆 市级图书馆 提高全民素质 中国先进文化 老年人 人的全面发展 数字 个性化服务
-
描述:近日,我对滁州市图书馆的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图书馆1983年起用,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阅览室300多平方米。可供读者借阅的藏书75000余册,其中文学类40%,科技类15%。每年平均将近10万左右人次的借阅量,其中青年人占70%,老年人占10%;大多读者以文学书籍为主,每年借出的书约6万册次。
-
全文:近日,我对滁州市图书馆的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图书馆1983年起用,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阅览室300多平方米。可供读者借阅的藏书75000余册,其中文学类40%,科技类15%。每年平均将近10万
-
把全国佛教徒领导到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去
-
作者:
张汝舟 来源:现代佛学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把全国佛教徒领导到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去
-
现代书家批评朱复戡
-
作者:
姜寿田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墨法 草法
-
描述:朱复戡档案朱复戡(1900-1989),名义方,字伯行,号静龛,前后用名多达几十个,40岁后,更名朱起,号复戡,以号行,上海上。近代著名艺术家。先后定居山东泰安、上海,故自谓“海岳双栖”。
-
全文:朱复戡档案朱复戡(1900-1989),名义方,字伯行,号静龛,前后用名多达几十个,40岁后,更名朱起,号复戡,以号行,上海上。近代著名艺术家。先后定居山东泰安、上海,故自谓“海岳双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