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全椒风情 (8)
按年份分组
2016 (6)
1905 (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急救医学 (2)
东南国防医药 (2)
教育 (1)
肠外与肠内营养 (1)
中国新药杂志 (1)
东方剑 (1)
相关搜索词
心理三题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东方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重视沟通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精神疾病目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约占20%.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有3000万.对此,团中央等单位于今春启动"心理阳光工程",呼吁公众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使他们的心理沐浴在"阳光"下,
全文:重视沟通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精神疾病目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约占20%.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有3000万.对此,团中央
早期肠内营养对休克病人内毒素和TNF-α的影响及对MODS的治疗作用
作者: 刘峰 邵洁 陈邦元  来源:肠外与肠内营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α  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早期肠内营养  肿瘤坏死因子 
描述: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休克病人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6例休克后病人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
全文: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对休克病人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6例休克后病人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
早期肠内营养对休克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疗效研究
作者: 邵洁 陈邦元 李雯 刘峰  来源: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α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休克  早期肠内营养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描述: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休克患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休克67例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检测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治疗后1、3、5 d血浆中内毒素与TNF-α水平;统计两组SIRS的持续时间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全文:治疗前、治疗后1、3、5 d血浆中内毒素与TNF-α水平;统计两组SIRS的持续时间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结果早期EN组患者5 d后血浆内毒素与TNF-α明显低于TPN组(P<0.01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缺失对核因子-κB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 李军 牛洁 刘英海 汪海洋 粟永萍 王军平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脂多糖  3  κB  基因敲除  核因子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  炎症反应 
描述:目的 观察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SRC)-3蛋白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野生型(SRC-3+/+)小鼠、SRC-3基因敲除(SRC-3-/-)小鼠各20只,雌性,体质量约20 g,分为SRC-3+/+组和SRC-3-/-组,每组设
全文:(SRC-3-/-)小鼠各20只,雌性,体质量约20 g,分为SRC-3+/+组和SRC-3-/-组,每组设正常(N)、1 h、4 h、12 h四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各5只小鼠.采用腹腔注射5 mg/kg
类同醇受体辅活化子-3缺失对核因子-KB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 李军 牛洁 刘英海 汪海洋 粟永萍 王军平  来源: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脂多糖  3  KB  基因敲除  核因子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  炎症反应 
描述:目的观察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SRC)-3蛋白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中核因子-KB(NF—KB)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野生型(SRC-3+/-)小鼠、SRC-3基因敲除(SRC-3-/-)小鼠各20只,雌性,体质量约20g,分为SRC-3+/-组和SRC-3-/-组,每组设正常(
全文:;无论是SRC-3+/+组还是SRC-3。-组小鼠,LPS刺激引起IR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在相应时相点SRC-3。-组小鼠均显著低于SRC-3+/+组。结论SRC-3可通过干预NF—KB的活性来调控炎症反应,其蛋白缺失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可能是其导致IKB—α降解障碍和NF—KB活性下降所致。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用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 陈邦元 丁妍  来源: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干扰素 
描述:干扰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合用大多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且要比单独用干扰素应答率要高出约20%[1],所以两者常联合用药。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早期不良反应[2]:在用药1周内几乎所有患者出现如发烧、畏寒、身痛、头痛和出汗流感样临床表现,以及恶心和呕吐等;中
全文:干扰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合用大多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且要比单独用干扰素应答率要高出约20%[1],所以两者常联合用药。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早期不良反应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