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全椒佛教文化
作者: 王勇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建武十七年(41),汉光武帝子、明帝异母弟刘英被封为楚王,二十八年(52)赴楚国就任。他“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明帝下诏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
全文:《全椒县志》,在全椒区域存在过的寺庙、庵堂等古佛教建筑多达109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寺有三座:南朝的龙山寺、唐朝的神山寺和隋朝的三塔寺;从事佛教活动的高僧也有很多,著名的如梁朝的宝志公、明末的憨山、清末
县级非遗——兰花灯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全椒“兰花灯”又名“玩兰花子”,相传于明末清初,有民间艺人每逢年节,由两男两女手持自制的兰花伞沿门挨户演唱,他们见风采柳,即兴演唱迎合东家的欢心,讨取粮食、点心和赏钱,多为艺人求生活手艺。历代流传下来,并不断推陈出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兰花灯表演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两男两女即兴表演,
全文:     全椒“兰花灯”又名“玩兰花子”,相传于明末清初,有民间艺人每逢年节,由两男两女手持自制的兰花伞沿门挨户演唱,他们见风采柳,即兴演唱迎合东家的欢心,讨取粮食、点心和赏钱,多为艺人求生活手艺
市级非遗——五马破曹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五马破曹”是全椒县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以舞蹈表演为主、伴以数板解说、打击乐伴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五马破曹”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兵的传说而创作的民间舞蹈。由五人分饰“关、张、赵、马、黄”,骑五色马,手持刀、枪、矛等兵器,
全文:。     1、历史价值:    (1)“五马破曹”反映三国时期蜀国五位人物的英勇报国事迹,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赞颂英雄、表演英雄,鼓励人们受英雄、学英雄、当英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图]法王寺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殿,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因此又称金龙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的祭日。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全椒地属楚国,为纪念一部名垂千古的诗史《离骚》的作者,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每年农历初五至初七,大王庙
县级非遗——周岗雪枣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周岗雪枣”早期作为过年期间招待客人的最佳副食品,入口香甜,松酥无渣、老少皆宜。周岗雪枣起源于何时何地无法考证,传为清朝的大文人昌辟疆的妾董小婉所创。那时董小婉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吴敬梓父亲吴国对是昌辟疆的好友,传说有一次吴国对到昌辟疆家吃此点心(雪枣)赞不绝口,后来吴国对的母亲做七十大寿,昌
全文:老人回想,建国前,他跟师傅郑从友学徒,学得此技艺,为雪枣较早的传承人,直到1999年又将此技术传给大儿子窦本龙,二儿子窦本虎和徒弟李仕全。    周岗雪枣产品独特,是百姓过年时期最喜欢的点心,老少皆宜,经常食用可和益脾胃,有益身体健康,已成为当地的名优特产,亟待做大做强,以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图]全椒县成功举办第五届“民生杯”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特色和地方特色,宣传新时期全椒出现的感人事迹,以及党的惠民政策实施以来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美好乡村建设中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整台节目质量较往届有大幅度提高,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称赞。
[2图]王东原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描述:师师长、第十五师第四十五旅旅长、第十五师副师长兼湖南省会警备司令、湘南警备司令。1935年,出任第十五师师长。同年,授陆军中将衔。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十三军军长、武昌军官训练团将官研究班副主任
县级非遗——安期神仙清隐洞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安期洞,位于全椒县城北十五公里谭墩乡兴云农场北,大栖山中,距离滁州醉翁亭约二十公里。洞内被碎石堵塞,不能进入,外茆庵遗址尚存,还有墙基、台阶等遗物。正如明人吴谦诗云:“岩岩石洞古遗迹,窈窈深连一径通,桃涧有花随水去,蓬门无锁倩云封,九还问到何人识,千载栖真此地逢,便是神仙清隐处,不须骑鹤上崆
全文:这里有段传说。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隐士,姓安名期生,此人才华横溢,在朝为官期间耿直清廉,时常谏劝皇上关心民众疾苦,却遭奸臣诬陷,被流放他乡。他立志隐居修道云游于天下名山,某年二月十五日行至于大
市级非遗——双龙舞
作者: 本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起源于社教时期(1964年),意在鼓励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再
全文: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起源于社教时期(1964年),意在鼓励人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的斗志;再次玩龙灯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1年),旨在表现农民拥护党的暖民政策喜悦心情;第三次玩
全椒太平文化
作者: 徐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太平文化彰显着全椒千年民俗的传承。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第一大民俗。每年正月十六,从凌晨到子夜,全椒倾城男女老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甚为壮观。人称之为“正月十六走太平”。(一) 太
全文:,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之说,沿习而有此民俗。全椒为楚地,盛行此俗已有一千五百年。考查“走太平”的习俗,在民国时期,还有余响。新中国成立后,渐已废止。黄河以南地区,唯全椒独存此俗,虽在战乱、文革,也未曾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