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年味留声
-
作者:
吴兴人 冯骥才 江曾培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观点●年味留声
-
[0图]近代史资料 总24号 1959年 第1号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辑部 来源: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近代史 中国 史料
-
描述:近代史资料 总24号 1959年 第1号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
[0图]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发展与中国实践 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2006年学术研究会
-
作者:
黄京华 来源: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中国 信息系统
-
描述:2006年10月21-22日 中国成都:本书收录论文90篇,共分三篇,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采纳和吸收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采纳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信息系统战略与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与新技术等。
-
全文:2006年10月21-22日 中国成都:本书收录论文90篇,共分三篇,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采纳和吸收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采纳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信息系统战略与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与新技术等。
-
[0图]一个甲子的风雨人情 笔会60年珍藏版
-
作者:
文汇笔会辑部 来源:上海:文汇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随笔 中国 现代
-
描述:本书共六辑,收录了多篇随笔作品,包括《秋夜吟》、《历史的磁力》、《两个尤三姐》、《一封信》、《春夜的沉思和回忆》、《旷野的微光》等。
-
全文:本书共六辑,收录了多篇随笔作品,包括《秋夜吟》、《历史的磁力》、《两个尤三姐》、《一封信》、《春夜的沉思和回忆》、《旷野的微光》等。
-
[0图]朝花五十周年精品集 1956-2006
-
作者:
《朝花辑部》选 来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散文 中国 现代
-
描述:本书选录了巴金、傅雷、赵丹、冰心、茅盾、俞平伯等名家的著作,包括《古代的神话》、《第一天》、《我的热切的希望》、《书目》、《精神食粮》等。
-
全文:本书选录了巴金、傅雷、赵丹、冰心、茅盾、俞平伯等名家的著作,包括《古代的神话》、《第一天》、《我的热切的希望》、《书目》、《精神食粮》等。
-
[0图]文墨春秋
-
作者:
朱起 来源: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社会科学
-
描述: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新闻出版工作50年间的文墨生涯。由传略、文选、诗歌、游记四部分组成。
-
全文: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新闻出版工作50年间的文墨生涯。由传略、文选、诗歌、游记四部分组成。
-
[0图]流金岁月
-
作者:
贾志良 来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西南交通大学 校史
-
描述:本书大多由历年《校史资料选集》中选择编辑而成,是各类人士编撰的稿件汇集,基本上反映了交大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物精英和学校建设等。
-
全文:本书大多由历年《校史资料选集》中选择编辑而成,是各类人士编撰的稿件汇集,基本上反映了交大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人物精英和学校建设等。
-
[0图]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8卷
-
作者:
武汉市地方志纂委员会 来源:武汉:武汉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根据国务院地方志编修条例编纂,是首部武汉市志(1979年)的续编。时限为1980~2006。全志共分8卷,系统、全面地记录了该时段武汉市的发展概况、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诸方面的状况。
-
全文:本书根据国务院地方志编修条例编纂,是首部武汉市志(1979年)的续编。时限为1980~2006。全志共分8卷,系统、全面地记录了该时段武汉市的发展概况、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诸方面的状况。
-
[0图]中国史学史 2
-
作者:
谢保成 来源: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史学史 中国
-
描述:本书的撰写,在指导思想、阶段划分方面基本遵循《中国史学发展史》一书的编写原则,尽量保留书中提供的基本素材,同时结合新世纪史学发展、学科建设情况,尽可能吸收近20年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史学起源写至20世纪40年代末,本书从“史”的产生写至“新史学”兴起,即下限至清末。本书注重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的同
-
全文:本书的撰写,在指导思想、阶段划分方面基本遵循《中国史学发展史》一书的编写原则,尽量保留书中提供的基本素材,同时结合新世纪史学发展、学科建设情况,尽可能吸收近20年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史学起源写至
-
招聘中的病态文化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对于诗,我平时读得较少,尤其是前些年一些年轻人的新诗,以追求“先锋”为时髦,就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尽管费劲去读它,却往往不知究竟,得不到什么审美的愉悦,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以一而再,难于再而三,逐渐我疏离了当代诗作。近日读了冰洁的《还看今朝》、《岁月深处》两部诗集,虽然作者也很年轻,诗也颇
-
全文:对于诗,我平时读得较少,尤其是前些年一些年轻人的新诗,以追求“先锋”为时髦,就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尽管费劲去读它,却往往不知究竟,得不到什么审美的愉悦,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以一而再,难于再而三,逐渐我疏离了当代诗作。近日读了冰洁的《还看今朝》、《岁月深处》两部诗集,虽然作者也很年轻,诗也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