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永觉元贤的禅净思想探略:以《净慈要语》“信愿行”为要点
作者: 李鸿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修行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思想来源  净土思想  禅师  禅宗  念佛  法门  禅法 
描述:前言明末时期,明心见性和顿悟解脱的禅宗逐渐丧失了探究本源的实践性,于此同时,净土思想却呈多元化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大德禅师在挽救禅法的同时,也开始大力提倡结合净土法门的修行,如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云栖祩宏等。鼓山永觉元贤
全文:前言明末时期,明心见性和顿悟解脱的禅宗逐渐丧失了探究本源的实践性,于此同时,净土思想却呈多元化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大德禅师在挽救禅法的同时,也开始大力提倡结合净土法门的修行,如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云栖祩宏等。鼓山永觉元贤
前三三与后三三
作者: 悟寂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严寺  五台山  报恩寺  般若  憨山德清  禅师  景德传灯录  高僧传  文殊  彼岸世界 
描述:“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
全文:“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北台,见有憨山;因问其山何在,僧指之,果奇秀,默取为号,诗以志之”(《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五十三)。二十九岁上往游京师西山,三十岁上重返五台,居八年之久。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牢山,后住庐山法云寺。天启三年(1623年),终于曹溪禅堂。春秋七十有
无极明信、无极守愚二僧之考辨
作者: 张爱萍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贤首宗乘》  无极明信  无极守愚 
描述: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明末佛教之时,都以为憨山德清与雪浪洪恩的授业恩师"无极和尚",即为憨山所作《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中的无极明信禅师,却忽略了憨山亦尊称其师为"守愚大和尚"、"守愚先师"这一细节。清代弘方法师所作《贤首宗乘》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华严宗雪浪洪恩一系的法脉传承,其中明确记
全文: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明末佛教之时,都以为憨山德清与雪浪洪恩的授业恩师"无极和尚",即为憨山所作《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中的无极明信禅师,却忽略了憨山亦尊称其师为"守愚大和尚"、"守愚先师
佛教木刻版画《佛祖道影》源流考
作者: 叶宪允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觉元贤  佛祖道影  为霖道霈  憨山德清  虚云大师  达观真可 
描述: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
全文: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时刊刻。1662年为霖道霈重新整理征补。1935年,虚云大师在住持鼓山涌泉寺时增补诸祖师画像传赞至304尊并刊刻,1955年虚云大师住持江西云居真如寺时又增加至331尊。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