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歌德故居的遐思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中国文化 《浮士德》 微型小说学 郭沫若 中西文化交流 法兰克福 故居 夏绿蒂 《赵氏孤儿》
-
描述:我趁去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之便,访问了歌德故居。 歌德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歌德故居坐落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为四层楼房,黄墙、白窗、尖顶,大门临街,屋后有一个花木扶疏的庭园,属典型的18世纪法兰克福上层阶级的邸院。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这幢房子里,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177
-
全文:我趁去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之便,访问了歌德故居。 歌德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歌德故居坐落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为四层楼房,黄墙、白窗、尖顶,大门临街,屋后有一个花木扶疏的庭园,属典型的18世纪
-
畸态的“暴利”必须坚决清除
-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厂价 注射液 暴利 城市 零售价 中标价
-
描述:一种叫克林霉素磷酸脂注射液的药物,出厂价每支不过0.6元,在有的城市的中标价升到11元,一些医院的零售价又增到12.65元,中间利润超过2000%。
-
全文:一种叫克林霉素磷酸脂注射液的药物,出厂价每支不过0.6元,在有的城市的中标价升到11元,一些医院的零售价又增到12.65元,中间利润超过2000%。
-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
作者:
汪海洋 王瑶 宋树坤 来源:中外医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稳定 外固定支架 桡骨骨折
-
描述: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3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25例,切开复位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9例。34例均获随诊,时间5至48个月,平均36个月。结果跟据Dienst评估标准
-
全文: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3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25例,切开复位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外固定
-
[1图]三塔寺景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薛时雨有《白衣道人行》行世,三塔寺遂更知名。
-
[1图]折叠三塔寺景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薛时雨有《白衣道人行》行世,三塔寺遂更知名。
-
[1图]汪海洋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等地。咸丰十年,在广西与彭大顺、童容海等各率所部脱离石达开。咸丰十一年八月,在江西遇见忠王李秀成时,还有20余万人,洪秀全嘉奖这支军队,命名为“扶朝天军”。汪海洋到江西后,即隶属李秀成,随其入浙江、克
-
[1图]吴敬梓纪念馆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及古朴迴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
-
中药材山茱萸栽培与炭疽病防治技术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炭疽病 防治技术 伞状花序 山茱萸 栽培技术 单叶互生 补益肝肾 山茱萸科 中药材 生长习性
-
描述:山茱萸别名枣皮、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以除去种子的果肉入药,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的功能,是霍山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栽培技术1.1特征与生长习性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伞状花序腋生,叶前开花,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2~3月,果期
-
全文:有野生山茱萸。喜温暖湿润气候。开花期遇冻害会严重减产。1.2选地与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家前屋后、田边渠旁的闲散地亦可栽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深耕耙细整平。1
-
[1图]杨尘因
-
作者:暂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袁世凯称帝活动的电文及新华宫内的一些内幕,杨尘因便用章回体小说写成了《新华春梦记》,民国5 年(1916 年)春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当时正值南北对峙,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为了避免袁氏丑闻外泄,遂派人到上海向
-
五四:投毒谣言与反日 风潮
-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教育·国家历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本刊记者 李远江 在五四运动的敏感时期,一批“日本人投毒”的传闻突然爆发,打破了学生试图将运动控制在和平范围的努力,使上海陷入民族情绪与安全恐慌交织的氛围中。 1919年5月底,一个“日本人投毒”的小道消息开始在上海市井中流传。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
-
全文:,恐慌并没有减弱,市民们便怀疑起了操外地口音的中国人。“遇有向自来水龙头洗手之人,即群指为某国人指使,加以丛殴,驯至头破血流,祸及无辜。”(《上海罢市实录》) 6月8日,复旦公学学生萧某在北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