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朝花五十周年精品集 1956-2006
作者: 《朝花辑部》选  来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散文  中国  现代 
描述:本书选录了巴金、傅雷、赵丹、冰心、茅盾、俞平伯等名家的著作,包括《古代的神话》、《第一天》、《我的热切的希望》、《书目》、《精神食粮》等。
全文:本书选录了巴金、傅雷、赵丹、冰心、茅盾、俞平伯等名家的著作,包括《古代的神话》、《第一天》、《我的热切的希望》、《书目》、《精神食粮》等。
[0图]隔洋
作者: 史中兴  来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中国  长篇小说  现代 
描述:0903091202
全文:0903091202
[0图]一个甲子的风雨人情 笔会60年珍藏版
作者: 文汇笔会辑部  来源:上海:文汇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随笔  中国  现代 
描述:本书共六辑,收录了多篇随笔作品,包括《秋夜吟》、《历史的磁力》、《两个尤三姐》、《一封信》、《春夜的沉思和回忆》、《旷野的微光》等。
全文:本书共六辑,收录了多篇随笔作品,包括《秋夜吟》、《历史的磁力》、《两个尤三姐》、《一封信》、《春夜的沉思和回忆》、《旷野的微光》等。
[0图]世态百相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杂文  中国  现代 
描述:本书关注民生,切中时弊,讲求真实,从中可见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和正义意识。本书沿袭了江曾培杂文的基本特点,即“真人、真事、真说”,对于“政坛、商场、学界、民间”的种种积弊恶习,一概予以揭露和剖析。
全文:本书关注民生,切中时弊,讲求真实,从中可见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和正义意识。本书沿袭了江曾培杂文的基本特点,即“真人、真事、真说”,对于“政坛、商场、学界、民间”的种种积弊恶习,一概予以揭露和剖析。
[0图]刘子善书法选集
作者: 刘子善书  来源: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年代  中国  法书  现代 
描述:刘子善书法选集
[0图]高僧与西湖
作者: 黄公元  来源:杭州:杭州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年代  古代  僧侣  生平事迹  杭州市 
描述:本书侧重介绍高僧与西湖的殊胜因缘,分列六个部分来敷演:一,古寺名刹开山祖,重点介绍西湖几个著名寺院的开山祖师;二,高树法幢诸宗师,重点介绍若干堪称祖师、宗师的著名高僧;三,著述丰富学问僧,着重介绍在佛教义理研究阐述或教史僧史编纂等方面著述丰富的高僧;四,诗书画乐才艺僧,着重介绍一些多才多艺的僧人;五
全文:本书侧重介绍高僧与西湖的殊胜因缘,分列六个部分来敷演:一,古寺名刹开山祖,重点介绍西湖几个著名寺院的开山祖师;二,高树法幢诸宗师,重点介绍若干堪称祖师、宗师的著名高僧;三,著述丰富学问僧,着重介绍在佛教义理研究阐述或教史僧史编纂等方面著述丰富的高僧;四,诗书画乐才艺僧,着重介绍一些多才多艺的僧人;五,行迹灵异神奇僧,着重介绍若干在感通方面神异事迹明显的奇僧;六,文化交流异域僧,则介绍几位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贡献卓著、影响较大的奇僧。
[0图]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作者: 胡必林 方灏  来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民国  列传  地点  年代  中国  将军 
描述:本书收录了共286名民国高级将领。全书分为上将篇、中将篇两部分,上将篇包括: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中将篇包括:马占山、马鸿宾、马式炯等。
全文:本书收录了共286名民国高级将领。全书分为上将篇、中将篇两部分,上将篇包括: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中将篇包括:马占山、马鸿宾、马式炯等。
[0图]药性趋向分类论
作者: 尚志钧撰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地点  年代  中国  中药性味  现代  研究 
描述: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全文:本书是尚志钧先生积研究本草50余年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方式,即按药性作用的趋向分类。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行、守两大类。
[0图]中国史学史 2
作者: 谢保成  来源: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史学史  中国 
描述:本书的撰写,在指导思想、阶段划分方面基本遵循《中国史学发展史》一书的编写原则,尽量保留书中提供的基本素材,同时结合新世纪史学发展、学科建设情况,尽可能吸收近20年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史学起源写至20世纪40年代末,本书从“史”的产生写至“新史学”兴起,即下限至清末。本书注重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的同
全文:20世纪40年代末,本书从“史”的产生写至“新史学”兴起,即下限至清末。本书注重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的同时,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史料三者尽可能融汇一起。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