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版《本草纲目》误注陈藏器《本草拾遗》例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互异文 陈藏器 误注例 本草拾遗 本草纲目
-
描述:《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以《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为蓝本编纂的,所引陈藏器《本草拾遗》(以下简称“藏器”或《拾遗》)资料,来源于《证类》。今用《证类》同金陵版《纲目》进行勘比,发现《纲目》所引“藏器”出处与《证类》不同,表现有两种情况,见表1、表2。
-
全文:《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以《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为蓝本编纂的,所引陈藏器《本草拾遗》(以下简称“藏器”或《拾遗》)资料,来源于《证类》。今用《证类》同金陵版《纲目》进行勘比,发现《纲目》所引“藏器”出处与《证类》不同,表现有两种情况,见表1、表2。
-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唐本注 唐本
-
描述:《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类》"墨盖"下引" 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修《唐本草》的李责力.李责力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 ,故称英公.《重广英公
-
全文:《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类》"墨盖"下引" 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
-
[0图]蜀本草
-
作者:
尚志钧辑释+尚志钧辑释 来源: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蜀本草》、《 晔子本草》是唐朝《新修本草》之后,五代时期的两种本草学专著,原书佚。今由本草学专家尚志钧先生辑复并加注释。并附相关研究资料。
-
全文:《蜀本草》、《 晔子本草》是唐朝《新修本草》之后,五代时期的两种本草学专著,原书佚。今由本草学专家尚志钧先生辑复并加注释。并附相关研究资料。
-
临床常用技术(十二):腹腔穿刺术
-
作者:
孙成林 贾元吉 汪海洋 来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并发症 禁忌证 操作方法 适应证 腹腔穿刺术
-
描述:本文介绍腹腔穿刺术的临床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等相关问题.
-
全文:本文介绍腹腔穿刺术的临床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等相关问题.
-
先秦本草概况和特点(提要)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1先秦本草概况 书名,不见于先秦古籍,亦未见收载."本草"的含义即是"药".先秦虽无"本草"之名.但是"药"是有的,而且它起源很早.……
-
全文:1先秦本草概况 书名,不见于先秦古籍,亦未见收载."本草"的含义即是"药".先秦虽无"本草"之名.但是"药"是有的,而且它起源很早.……
-
一类具脉冲干扰的Cohen—Grossberg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全局指数稳定性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数学理论与应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ohen 脉冲干扰 全局指数稳定 Grossberg神经网络模型
-
描述:本文主要考虑了一类带脉冲的Cohen-Grossberg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全局指数稳定性,通过构造Liapunov函数,应用M矩阵理论和一些不等式的技巧,给出了模型的平凡解全局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
-
全文:本文主要考虑了一类带脉冲的Cohen-Grossberg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全局指数稳定性,通过构造Liapunov函数,应用M矩阵理论和一些不等式的技巧,给出了模型的平凡解全局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
-
反映艺术本体演进轨迹 见证社会生活变迁
-
作者:
徐沛君 来源:中国美术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延安时期 艺术本体 王琦 民间美术 创作年代 捐赠 中国版画 套色木刻 美术作品
-
描述:一 本次展出的版画作品以木刻为主,创作年代跨度达六七十年,延安时期以来的许多木刻佳作得以呈现。 1949年以前的作品如王琦的《难民一群》(1948年作)、汪刃锋的《母亲》(1948年作)以及野夫的《泛区难船》(1948年作),都表现了民众痛苦的灵魂与被践踏的人格,创作中既不回避现实状况的描绘,也重视
-
全文:一 本次展出的版画作品以木刻为主,创作年代跨度达六七十年,延安时期以来的许多木刻佳作得以呈现。 1949年以前的作品如王琦的《难民一群》(1948年作)、汪刃锋的《母亲》(1948年作)以及野夫的《泛区难船》(1948年作),都表现了民众痛苦的灵魂与被践踏的人格,创作中既不回避现实状况的描绘,也重视内心情绪的表达。连年的战乱与持续的社会动荡在艺术家们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饱含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广泛吸收了西欧木刻和俄苏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明显的欧式技法和强烈的思想性是那个年代许多木刻作品的特征,作品不尚小巧,而是充满了力量感,在短短—二十年间就形成了富于时代气息的样貌。展品显示,木刻的直接性、强烈的对比以及极为有力的线条成了一种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表达形式,而不再只是复制绘画的手段。 在借鉴外来艺术样式乃至思想倾向的同时,这批富有激情的青年艺术家们没有忘记本土文化之根,他们始终没有停止对木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20世纪40年代中期,王琦曾发出由衷的感慨:“新兴木刻既然是由外国输入,木刻又是绘画的—种,所以它倒和洋画结下不解之缘,同时,首先去接受它的又不是中国画家,而是一些青年洋画家和初学洋画的青年,因此在他们的木刻作品上,一贯地总深留着浓厚的西洋画作风的影响,绝少中国气味,目前要把它一下子转化到中国作风的形式上,显然不会那么容易
-
[0图]新修本草论文集
-
作者:
尚志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新修本草论文集
-
[0图]补辑新修本草 (下册)
-
作者:
尚志钧辑 来源:芜湖医学专科学校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补辑新修本草 (下册)
-
[0图]新修本草论文集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芜湖医学专科学校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文集 新修本草
-
描述:新修本草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