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名人   憨山德清(金刚不坏的肉身)

憨山德清(金刚不坏的肉身)

日期:2016.12.07 点击数:1728
1
1
查看原图
德清(1546—1623),字澄印,别号憨山,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

【类型】图片

【相册名称】 憨山德清(金刚不坏的肉身)

【摘要】德清(1546—1623),字澄印,别号憨山,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省)人。12岁,投南京报恩寺出家为行童。主持西林命法孙俊公教他读《法华经》,4月即能背诵。西林见其聪颖,为其延师教读《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谒云谷(法会)于摄山栖霞寺,阅读《中峰广录》,大为感动,因此决意学禅。并于同年冬受具足戒。几年后,被延为报恩寺义学教师。   隆庆五年(1571年)北游参学,先至北京听讲《法华》和《唯识》,继游五台山,见北台憨山风景奇秀,默取为号。   万历二年(1574年),离京,游嵩山、洛阳,至山西蒲州会见妙峰,同上五台山专事参禅。万历五年,刺血泥金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获帝赐金纸以助。万历九年(1581年)神宗慈圣太后派人至五台山设“祈储道场”并修造舍利塔,他和妙峰共建无遮会为道场回向。越年在山讲《华严玄谈》,听众近万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赴东海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那罗延窟结庐安居,开始用憨山为别号,皇太后遣使送3000金为德清建庵居住。时山东灾荒,德清建议将此费全数施予孤苦。太后感叹,特为造寺,赐额“海印寺”。万历二十年(1592年),访达观于房山上方山,同游石经山,巡礼隋静琬所刻石经。得悉静琬塔被僧所卖,达观出资赎回,德清为撰《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神宗不满皇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因海印寺址曾为道院,有道士状告于朝,德清以私创寺院罪充军广东雷州(今海康县)。南行至韶州,入曹溪南华寺参六祖肉身。越三年三月到达雷州。时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德清发动民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还广州,当地官民仰慕其学德,经常有人拜访。德清即以罪犯服装登座为众说法,一时传为佛门佳话。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南韶长官祝公请德清入曹溪。时南华寺衰落已久,到寺后,开辟祖庭,选僧受戒,设立僧学,订立清规,一年之间百废俱兴。还整理出版《坛经》,编撰《曹溪通志》。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达观因“妖书”事被捕下狱,累及德清被遣还雷州。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八月,明廷大赦,德清再回曹溪。为修复南华寺大殿,自往端州采运大木。因有僧侣诬其私用净材,讼于按察院。后-大白,德清坚决辞去曹溪主持,至广州长春庵,为众讲经。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

相关图片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