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全椒民歌

发布者: 本站 发布日期:2017.03.04

    全椒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吴楚冲衢,全椒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全椒的方言既有吴语又有楚音。全椒有山区、有丘陵、有圩区,人们的劳动方式与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因而全椒民歌在创造内容、曲调风格、传唱方式等方面各显特色。故全椒民歌既有中国民歌的普泛性,又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其个性特点鲜明。

    自上世纪70年代始,经过全椒文化人近40年的普查、搜集、挖掘、整理编印的《全椒民歌集》,集中109首民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椒漫长的历史风貌。个中民歌劳动号子更显全椒人民生产劳动的地方特色,方式的存在,号子相伴而存,传唱传承不息。 

    一、丰富的内容与传唱形式:1、全椒民歌从地理位置上可分为东部民歌(十字、谭敦、界首等地),西部民歌(新兴、章辉、大墅等地),山区民歌(西王、马厂、周岗等地),圩区民歌(陈浅、官渡、赤镇等地)。2、全椒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生产、生活经验总结类,如“秧歌”、“打麦歌”、“采茶”、“采桑”、“拾棉花”、“卖杂货”、“绣荷花”、“张家大姐真是好”等;人情伦理道德教育类,如“劝干歌”、“手扶栏杆”、“探妹”、“五劝姐妹”等;爱情类,如“鲜花调”、“闹五更”、“十月想郎”、“玉美人”等;战争年代填词新歌类,如“送郎参军”、“我劝我郎把兵当”等。3、全椒民歌从传唱形式上可分为山歌、田歌类,如“慢赶牛”、“犟颈红”、“吓老鹰”等;劳动号子类,如“车水号子”、“犁田号子”等;歌舞唱曲类,如“对歌”、“十只小船”、“兰花灯调”等。

    二、大众平民化:全椒民歌是全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演唱者全是中国最下层的全椒农民,曲目所表达的情感、生活、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下层民众的真情表述,最易被大众平民接受。

    三、传播的广泛与影响:自古全椒水陆交通便利,全椒外出经商者、民间卖艺人走到哪里就把全椒民歌传唱到哪里,也把那儿流行的民间小调学会,带回融入全椒民歌的曲调中,使全椒民歌得以传播与传承。

    四、吴楚文化交融的产物:全椒地理位置属吴头楚尾,吴楚文化在这里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全椒民歌的曲调既有淮河流域粗犷、高吭、豪放风味,也有着长江流域委婉、细腻、抒情的特色,其歌词语言包含浓郁的吴楚方言。

《稻板浆》、《风摆柳》、《四句猜猜》、《张家大姐真是好》等

    1、参加全县每年的送戏下乡、春节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

    2、参加2006年——2008年“儒林风”民俗文化节活动。

    3、连续两年参加残联举办的爱心颁奖晚会。

    4、参加2009年6月全椒首届采桃节活动。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