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翠兰
让歌声永远飘荡在滁河两岸
——记“全椒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翠兰
她,是土生土长的的农村人;她,有着悦耳动听的歌喉;她就是全椒东部民歌第三代歌手——孙翠兰。5岁时,随叔祖母学唱,十五岁即登台演唱,在当地小有名气。50至70年代,先后多次参加界首乡、全椒县、滁县地区、安徽省及周边乡镇、县市的文艺会演、调演、巡演等,获奖无数。2006年又参加了全椒县首届江海杯儒林风俗文化节大奖赛,一曲原生态的《风摆柳》演唱得到专家们的肯定、观众的喜爱,荣获特等奖。
孙翠兰1940年出生在滁河岸边的界首乡,这个淳朴的姑娘,有着农家女孩的热情好客,加之生活在农村,对大自然的感受十分真切。又因为5岁就随着叔祖母学唱,功底扎实,歌声十分空灵,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受欢迎度很高。
孙翠兰的叔祖母——石汉秀,是第一代民歌手,十分喜爱唱歌。孙翠兰自幼受其影响,对民歌充满热情。第二代民歌手林玉芹、孙德义夫妇是石汉秀的儿媳,孙翠兰的叔叔婶婶,上世纪50至70年代,孙翠兰与他们一道多次参加省、地区民歌会演并获奖。他们演唱的《稻板浆》、《风摆柳》、《四句猜》、《采茶》等受到专家肯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部分民歌甚至被日本录成唱片。除此之外,省艺术院校专家也多次来全椒采风,采访了孙翠兰。
孙翠兰作为第三代民歌传承人,可以独唱,原生态清唱,声音十分清脆入耳,宛若山涧叮咚作响的清泉;也可以领唱、合唱,一人领,众人和,其势如万马奔腾,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为之叹服;还可以边唱边舞,身着彩衣彩带,配乐伴奏,歌声旋律悦耳,舞姿优美,如同一只穿梭在林间的百灵鸟,令人赏心悦目。
2006年,对喜爱孙翠兰的歌迷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年过60的孙翠兰参加了全椒县首届江海杯儒林风民俗文化节大奖赛,以一曲《风摆柳》震惊了全场,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其声十分灵动,演唱十分投入,情绪饱满,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如身临其境,有微风拂面柳条随风起舞之景浮现脑海的感觉,这是专家们对孙翠兰所唱《风摆柳》的共同评价。最终,孙翠兰凭借这一曲《风摆柳》获得了大赛特等奖,她的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近年来,孙翠兰活跃在全椒文化舞台上。2009年,参加了主题为“十里花海 秀美乡村”中国·全椒桃花节(赏花篇)开幕式,用原生态歌声热情欢迎四方赏花游客;2010年参加了“文化广场大家唱”活动,精彩的演唱犹如一道道文化大餐,丰富了市民夜生活,成为全椒夜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赢得了广泛赞誉;2011年,参加了市文广新局在滁州大剧院举办了“红色颂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市社区文艺调演,一曲《红旗颂》表达了椒陵儿女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热爱之情,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获得了一致好评。
孙翠兰现住在全椒县十字镇界首村,笔者走访其居住地,看见她正在和邻居唠家常,在问及民歌传承时,孙翠兰回答说:“东部民歌、田歌的影响十分广泛,传唱范围也十分广泛,叔叔、婶婶曾多次参赛并获奖,给东部民歌作了很好的宣传,但这还不够,依然要扩大其影响范围,对于民歌的传承问题,我的女儿从小就跟我后面学唱歌,小孙女现在也天天叫我唱歌给她听,我会像我奶奶一样培养后代,让民歌传承下去……”笔者临走时,孙翠兰唱起了《风摆柳》。
如今的孙翠兰已七十出头,早已儿孙满堂,享天伦之乐,但对民歌传承的问题依然很重视,并有点担忧:当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时尚,喜欢听流行音乐,对民歌的关注十分少。她说,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一定要把旋律优美、曲调丰富的东部民歌、田歌与现代的音乐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使古老的东部田歌更加悦耳动听,让古老的东部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1、省级非遗传承人——茆帮霞 年份:暂无
- 2、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宗强 年份:暂无
- 3、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礼庚 年份:暂无
- 4、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玉昆 年份:暂无
- 5、市级非遗传承人——周斌 年份: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