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星衍等辑<<神农本草经>>题吴普述质疑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中医学史 中医典籍
-
描述:孙星衍和孙冯翼合辑的《神农本草经》,其辑文主要来自《证类本草》(以下简称《证类》)白字本草经文。孙氏在他的辑本《校定神农本草经序》中说:“仲景、元华后,有吴普、李当之,皆修此经(指《神农本草经》),当之书世少行用,……普修《神农本草》成441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按孙本序文所说,吴普修订的《神
-
全文:孙星衍和孙冯翼合辑的《神农本草经》,其辑文主要来自《证类本草》(以下简称《证类》)白字本草经文。孙氏在他的辑本《校定神农本草经序》中说:“仲景、元华后,有吴普、李当之,皆修此经(指《神农本草经
-
《五十二病方》与《肘后方》勘比分(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方 本草经 主治症 赤小豆 同用 蛇床子 药性论 痈疽 甘草 五十二病方
-
描述:把《五十二病方》所载280个方子及247味药物同古代方书,本草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古代方书中,有很多药物及其主治的病证,与《五十二病方》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病方》以甘草治诸外伤及痈疽等症
-
全文:把《五十二病方》所载280个方子及247味药物同古代方书,本草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古代方书中,有很多药物及其主治的病证,与《五十二病方》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病方》以甘草治诸外伤及痈疽等症
-
<<政和本草>>增入寇氏衍义
-
作者:
尚志钧 刘大培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寇氏衍义 政和本草
-
描述:现存《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是1249年晦明轩主人张存惠翻刻,并附以寇氏衍义。晦明轩《政和本草》木记云:“今取证类本尤善者为窠模,增以寇氏衍义。”这是北方《证类本草》增入衍义最早的记载。但是
-
全文:现存《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是1249年晦明轩主人张存惠翻刻,并附以寇氏衍义。晦明轩《政和本草》木记云:“今取证类本尤善者为窠模,增以寇氏衍义。”这是北方《证类本草》增入衍义最早的记载。但是
-
《神农本草经》七情考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相恶 相杀 《本经》 相使 相畏 药物 相须 《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 七情药例
-
描述:什么叫做“七情”?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以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七情从什么时候开始记载的?是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开始的。《本经》序例中有七情的记载,由于原书已佚,它的内容还保存在今日《证类本草》的白字中。兹以195
-
全文:》)开始的。《本经》序例中有七情的记载,由于原书已佚,它的内容还保存在今日《证类本草》的白字中。兹以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中的白字研究之。
-
《五十二病方》药物“蒿、青蒿、白蒿”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郭璞 清代 郝懿行 考释 药物 尔雅 白蒿 青蒿 五十二病方
-
描述: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释草》:‘萧,萩。’郭璞注‘即蒿。’这里是说荆楚地方称青蒿为萩。”笔者对此注持有不同的看法。按萩蒿是
-
全文:1.蒿、青蒿《病方》191行:“弱(溺)口沦者方,……先取鹊棠下蒿。”248~251行:“[牝]痔,以煮青蒿大把二,……青蒿者,荆名曰[萩]。”《病方》89页注⑥云:“青蒿,见《神农本草经》。《尔雅
-
桔梗栽培技术安徽省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作者:
汪海洋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桔梗种子 栽培技术 线虫寄生 发病初期 阿维菌素乳油 叶片 多菌灵 育苗移栽 多年生草本植物 防治方法
-
描述:,发展迅速,产品大量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国内消费量也逐年增加。1.植物学特征与生长习性桔梗为多年生草
-
全文:,发展迅速,产品大量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国内消费量也逐年增加。1.植物学特征与生长习性桔梗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20厘米,体内具有白色乳汁,全株光滑。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外皮黄色或灰褐色
-
《神农本草经》与古代方士间的历史关联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关联 神农本草经 方士
-
描述:梁陶隐居序云:“汉献(公元190~220年)迁徙,晋怀(公元307~312年)奔迸,文籍。焚糜,千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由此可知陶弘景所作《本草经集注》依据的是经过战乱后幸存的四卷本《本草经》。从陶本中还可看出,在汉献迁徙之前,和四卷本《本草经》相类似的《本草经》可能还有,只因战乱
-
全文:、石、谷也,其治合之齐(剂),存乎神农、子仪之术”。唐·贾公彦《周礼疏)}引《中经薄》云:“子仪本草经”1卷。仪与义一人也,若然,子仪亦周末时人也。”神农、扁鹊、子仪都是先秦人,如果他们在先秦时真的著有
-
憨山大师的判教思想论略
-
作者:
王双林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明末佛教时状 憨山德清
-
描述:汉传佛教的"教相判释"是自南北朝及隋唐起,佛教上升直至鼎盛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教法差异和顺序的思想。但是到了明末,时移世易,佛教已经不论在现实和经教上,都出现了衰落的迹象。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
-
全文: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至儒道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憨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在废墟上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
《神农本草经》目录的讨论(下)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唐本草 入中 白字 益气 《本经》 目录 集注》 《神农本草经》 下品
-
描述:三、对照《本经》序文三品定义来确定《本经》药物三品位置 《本经》云:“上品一百二十种,中品一百二十种,下品一百二十五种。” 但《证类本草》目录白字本经药,经统计,上品是一百四十一种,多二十一种;中品一百一十三种,少七种;下品一百零五种,少二十种。 为什么会有多有少呢?就是因为三品位置被移动的缘故,使
-
全文:一百一十三种,少七种;下品一百零五种,少二十种。 为什么会有多有少呢?就是因为三品位置被移动的缘故,使《本经》药物三品数字不符。为着使《本经》药物三品数字符合,对《证类本草》白字本经药三品位置,必须重新研究。研究的方法,就是用《证类本草》白字序文上、中、下三品定义,对《证
-
从憨山德清的交往看晚明丛林与士林的思想互动
-
作者:
王红蕾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清 士人 佛学思想 交往 丛林 士林 晚明 个性特征
-
描述: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
-
全文:、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