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德清论庄子的道、真宰与成心
作者: 邓克铭  来源:鹅湖学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庄子  晚明  憨山德清 
描述:晚明三教合一思潮中,德清(1546-1623)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探讨如何从佛教之心识观解释庄子之「道」、「真宰」,以及「成心」的涵义,并与历代重要注解做比
全文:晚明三教合一思潮中,德清(1546-1623)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探讨如何从佛教之心识观解释庄子之「道」、「真宰」,以及「成心」的涵义,并与历代重要注解做比
理不迁、物不迁与心不迁:德清对僧肇“物不迁”义旨的诠释
作者: 洪燕妮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观  肇论  缘起性空  诤论  佛教界  六祖慧能  物不迁  僧肇  憨山德清  镇澄 
描述: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涉及"物不迁"义理的其他著述,说明其在诠释"物不迁"义理时所展现的特点。具体说来,"物不迁论"义理的诠释特色主要体现
全文:德清的《肇论略注》在晚明佛教界多年"物不迁"诤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注既整合各家的注疏,又融入自身的禅观体验,是晚明注释《肇论》的重要论述。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肇论略注》以及涉及"物不迁"义理
紫柏大师与五台
作者: 戴继诚  来源:法音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清  紫柏大师  佛教  五台山  万历 
描述:明万历佛教三大师(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中,山大师在五台弘法护教八年之久,多次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五台佛教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但他在万历十年(1582)离开五台山后,再也无缘重回故居,清凉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回忆。云栖祩宏大师在万历四年(1576)曾短暂造访五台,并与有一
全文:明万历佛教三大师(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中,山大师在五台弘法护教八年之久,多次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五台佛教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但他在万历十年(1582)离开五台山后,再也
不在高 有仙则名--《中外名家微型小说大展》序
作者: 江曾培  来源:小说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不在高 有仙则名--《中外名家微型小说大展》序
佛山市沉管隧道暗埋段深基坑支护设计
作者: 汪海洋  来源:西北水电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支撑  深基坑 
描述:的支撑方案,地下连续墙最深达27.5 m,嵌固深度达6 m。按照开挖、支撑及拆撑的的先后顺序,共分18个施
全文:的支撑方案,地下连续墙最深达27.5 m,嵌固深度达6 m。按照开挖、支撑及拆撑的的先后顺序,共分18个施工步序,文章重点介绍暗埋段基坑支撑体系的布置、支护设计与内力计算。
山大师由五台至崂山的奇缘和悟道境界
作者: 景扶明 景安颂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崂山那罗延窟  大光明藏  修证  憨山德清 
描述:明代高僧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全文:明代高僧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德清前往海南活动简述
作者: 栗子豪 陈柳荣  来源:山海经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景观  佛学思想  惠洪  金粟泉  紫柏  憨山德清  玉龙泉  云栖  楞严经  智旭 
描述:德清作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在1605年三月接受友人邀请前往海南探奇。在此期间,德清游览了琼州地区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探访苏东坡和惠洪的遗迹,到龙庙西湖和玉龙泉游玩,并写下了《琼澥探奇记》、《春秋左氏心法序》等文章,充分体现出一位得道高僧的思想和感情。德清(1546——1623),俗姓蔡,
全文:德清作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在1605年三月接受友人邀请前往海南探奇。在此期间,德清游览了琼州地区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探访苏东坡和惠洪的遗迹,到龙庙西湖和玉龙泉游玩,并写下了《琼澥探奇记
德清“道”与“心”概念的统一
作者: 王双林  来源:理论界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教相判释(判教)  憨山德清 
描述: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全文: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通过注释三教经典的方式,把佛教这种传统的判教思想应用于三教之中,立佛教为最殊胜的理论,并把儒道作为佛教修行的一个阶段,各自司掌其范围和功能。这既是山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重新树立佛教地位的过程,并为明末三教融合的大趋势注入一剂活力。
有聊无聊皆读书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读书文摘(文史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赠邬其山》  1931年  内山完造  无聊  鲁迅  读书 
描述:1931年春,鲁迅写了一首诗《赠邬其》。邬其即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完造。"邬其"二字是从日文"内"字的发音衍变而来。当时,邬其已经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对中国的情况相当熟悉。鲁迅这首诗
全文:1931年春,鲁迅写了一首诗《赠邬其》。邬其即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完造。"邬其"二字是从日文"内"字的发音衍变而来。当时,邬其已经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对中国的情况相当熟悉。鲁迅这首诗
有聊无聊皆读书
作者: 江曾培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忙时  消遣性  二字  内山完造  边学边干  日本友人  赠邬其山  阿弥陀  政客们  吴下阿蒙 
描述:1931年春,鲁迅写了一首诗《赠邬其》。邬其即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完造。"邬其"二字是从日文"内"字的发音衍变而来。当时,邬其已经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对中国的情况相当熟悉。鲁迅这首诗针对当时"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景象,抨击反动政客们得势时"一
全文:1931年春,鲁迅写了一首诗《赠邬其》。邬其即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完造。"邬其"二字是从日文"内"字的发音衍变而来。当时,邬其已经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对中国的情况相当熟悉。鲁迅这首诗针对当时"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景象,抨击反动政客们得势时"一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