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与本根:佛教与道教宇宙观的冲突与调和——憨山德清《庄子内篇注·齐物论》研究
-
作者:
王红蕾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清 宇宙观 齐物论 道教 庄子 调和 内篇 佛教思想
-
描述:憨山德清注解《老》、《庄》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以自己精深的佛学修养,揭示那些蕴含在道家思想中与佛教思想相一致的内容,并进而从会通的角度,对老庄之学的地位和价值给予明确的评判。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佛解庄”,而是“以佛化庄”——通过憨山的解读,老庄哲学俨然已不是与佛教相对立的学说,而属于佛教庞大思想体系
-
全文:憨山德清注解《老》、《庄》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以自己精深的佛学修养,揭示那些蕴含在道家思想中与佛教思想相一致的内容,并进而从会通的角度,对老庄之学的地位和价值给予明确的评判。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佛解庄”,而是“以佛化庄”——通过憨山的解读,老庄哲学俨然已不是与佛教相对立的学说,而属于佛教庞大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
-
《食性本草》考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范行准 中国医学 南唐 福建南平 食性 人名 引书 本草纲目 艺文志 两汉三国
-
描述:本书作者是南唐(937~975)陈仕良所撰。《嘉佑本草》所引书传云:“《食性本草》伪唐陪戍副尉,剑州(今福建南平县)医学助教陈仕良撰。”《中国医学人名志》云:“陈仕良,唐·
-
全文:本书作者是南唐(937~975)陈仕良所撰。《嘉佑本草》所引书传云:“《食性本草》伪唐陪戍副尉,剑州(今福建南平县)医学助教陈仕良撰。”《中国医学人名志》云:“陈仕良,唐·
-
丹砂矿药物的综述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丹砂 矿药物
-
描述:丹砂为朱红色,俗称朱砂。昔以湖南辰州(今沅陵)产的较好,又名“辰砂”。其实,辰州是丹砂集集散地,丹砂主产于贵州铜仁及湖南新晃,凤凰等县。丹砂在文献上记载很早,《管子·地数篇》载:“上有丹砂,下有黄金”。司马迁《史
-
全文:丹砂为朱红色,俗称朱砂。昔以湖南辰州(今沅陵)产的较好,又名“辰砂”。其实,辰州是丹砂集集散地,丹砂主产于贵州铜仁及湖南新晃,凤凰等县。丹砂在文献上记载很早,《管子·地数篇》载:“上有丹砂,下有黄金”。司马迁《史
-
《本草纲目》引《本草经》文化裁举例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本草经 白头翁 白字 举例 蛊毒 小儿 本草纲目 下血 援引
-
描述:《本草纲目》援引《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并非原文转录,多数是加以化裁。今以1957年人卫影《本草纲目》(以下简称张本)所引《本草经》文,校以《证类本草》。经过化裁的文字,有84条。兹将化裁文,举例如下。每条先
-
全文:《本草纲目》援引《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并非原文转录,多数是加以化裁。今以1957年人卫影《本草纲目》(以下简称张本)所引《本草经》文,校以《证类本草》。经过化裁的文字,有84条。兹将化裁文,举例如下。每条先
-
中药葱的本草考证
-
作者:
刘晓龙 尚志钧 吴秀清 来源:基层中药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葱 药用葱 中草药 本草考证
-
描述:一、古代药用葱的原植物考证 葱是一种食药兼用的植物。据本草考察,我国古代药用葱有:茗葱、胡葱、冻葱、汉葱、楼葱等多种。为了探明这些葱的基源,今考证如下:
-
全文:一、古代药用葱的原植物考证 葱是一种食药兼用的植物。据本草考察,我国古代药用葱有:茗葱、胡葱、冻葱、汉葱、楼葱等多种。为了探明这些葱的基源,今考证如下:
-
《本草经》“蓬蘽”考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草图经 悬钩子属 覆盆子 李时珍 本草经集注 本草学 蔷薇科植物 陶弘景 开宝本草 习性
-
描述:蓬■是什么植物?历代本草学家意见不一。一、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释蓬(?)为覆盆子的根陶弘景注云:“蓬(?)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客所服,以易颜者也。覆盆是实。”二、《开宝本草》及苏颂《本草图经》释蓬(?)为覆盆的苗茎《开宝本草》云:“蓬(?)是覆盆苗茎也。又(?)者,藤也。今据蓬之名,明其藤蔓也。亦
-
全文:(?)为覆盆的苗茎《开宝本草》云:“蓬(?)是覆盆苗茎也。又(?)者,藤也。今据蓬之名,明其藤蔓也。亦如蜀漆与常山异条,芎(艹穷)与蘼芜各用。今此附入果部
-
“大苦”原植物考证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苦 本草考证
-
描述:大苦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的注释。《诗·庸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毛传》云:“苓,大苦。”《说文》:“苦,大苦,苓也。”《说文》:“?,大苦。”《尔雅·释草》:“?,大苦。”古书所云“大苦”是什么植物呢? 三国魏:孙炎注《尔雅》“?,大苦”云:“《本草》云?,今甘草是也。蔓延生,叶似
-
全文:“大苦”是什么植物呢? 三国魏:孙炎注《尔雅》“?,大苦”云:“《本草》云?,今甘草是也。蔓延生,叶似荷,青黄,其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似地黄”。晋郭璞《尔雅》注同。
-
《神农本草经》目录的讨论(上)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唐本草 白字 《本经》 目录 《本草经集注》 辑本 《神农本草经》 镜鼻 下品
-
描述: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两种,就成367种。《证类本草》沿袭《唐本草》旧例,其白字《本经》药总数亦是367种。又由于三品位置移
-
全文:本文揭示《唐本草》在编纂时,把陶弘景所并条的锡铜镜鼻、文蛤、薤、赤小豆四条分出,使《唐本草》中的《本经》药由365种增加为369种。后又把陶弘景分条的麻子归并到麻条中,又误升麻为别录药,使369减少
-
金陵版《本草纲目》误注陈藏器《本草拾遗》例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互异文 陈藏器 误注例 本草拾遗 本草纲目
-
描述:《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以《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为蓝本编纂的,所引陈藏器《本草拾遗》(以下简称“藏器”或《拾遗》)资料,来源于《证类》。今用《证类》同金陵版《纲目》进行勘比,发现《纲目》所引“藏器”出处与《证类》不同,表现有两种情况,见表1、表2。
-
全文:《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以《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为蓝本编纂的,所引陈藏器《本草拾遗》(以下简称“藏器”或《拾遗》)资料,来源于《证类》。今用《证类》同金陵版《纲目》进行勘比,发现《纲目》所引“藏器”出处与《证类》不同,表现有两种情况,见表1、表2。
-
南宋新安医学家张杲的保健观
-
作者:
尚志钧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脏腑 修养 名医 保健医学 庞安时 抗病力 养生 南宋 祖父 新安医学
-
描述:南宋新安医学家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家中三世业医。张杲父彦仁、祖父子发均业医。其叔祖父张扩为宋名医庞安时的高足。张杲于宋淳熙16年(1189)开始撰《医说》,历35年而成,计10卷,分为49门。其卷九“养生修养调摄篇”,即载有张杲
-
全文:南宋新安医学家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家中三世业医。张杲父彦仁、祖父子发均业医。其叔祖父张扩为宋名医庞安时的高足。张杲于宋淳熙16年(1189)开始撰《医说》,历35年而成,计10卷,分为49门。其卷九“养生修养调摄篇”,即载有张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