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文艺创作必须形传神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艺创作必须形传神
“不全”求“全”(微型讲座)
作者: 江曾培  来源:青春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不全”求“全”(微型讲座)
车取人
作者: 江曾培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境遇  生活经历  人生感悟  社会生活 
描述:某大酒店正在举行招商宴会。佳宾如云。外地的主人不熟悉当地人事,特地关照迎宾小姐:“凡乘自备汽车来的,均延请上座。”
全文:某大酒店正在举行招商宴会。佳宾如云。外地的主人不熟悉当地人事,特地关照迎宾小姐:“凡乘自备汽车来的,均延请上座。”
晚明“四大高僧”的佛学思想
作者: 潘桂明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佛教  五台山研究  藕益智旭  思想和实践  憨山德清  高僧  禅宗  晚明佛教  紫柏真可  佛教思想 
描述: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四僧几乎同时活跃于晚明佛教舞台,并且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颇多相似之处,对近代佛教产生过重大影响,被后人合称为“四大高僧”。本文拟在剖析“四大高僧”佛教思想的基本倾向和历史影响的基础上,对他们作出新的评价。
全文: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四僧几乎同时活跃于晚明佛教舞台,并且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颇多相似之处,对近代佛教产生过重大影响,被后人合称为“四大高僧”。本文拟在剖析“四大高僧”佛教思想的基本倾向和历史影响的基础上,对他们作出新的评价。
佛教木刻版画《佛祖道影》源流考
作者: 叶宪允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觉元贤  佛祖道影  为霖道霈  憨山德清  虚云大师  达观真可 
描述:《佛祖道影》是历代祖师的画像,是佛教人物木刻版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皇宫中诸祖道影(画像)88帧流出。1589年,明末高僧达观真可请画家丁云鹏临摹成册,分藏名山。1615年,明末另一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
全文:《佛祖道影》是历代祖师的画像,是佛教人物木刻版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皇宫中诸祖道影(画像)88帧流出。1589年,明末高僧达观真可请画家丁云鹏临摹成册,分藏名山。1615年,明末另一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时刊刻。1662年为霖道霈重新整理征补。1935年,虚云大师在住持鼓山涌泉寺时增补诸祖师画像传赞至304尊并刊刻,1955年虚云大师住持江西云居真如寺时又增加至331尊。
“参究念佛”与“禅净双修”之辨
作者: 龚晓康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名  禅净双修  明心见性  参究 
描述: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全文: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治史要有现实关怀的自觉:《清史明鉴录》读后
作者: 江曾培  来源: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历史领域  和珅  现实关怀  吴士余  清史纪事本末  书集  治史  小说美学  紫金城 
描述:吴士余先生善思。他始于小说美学研究,当时我也从事文学批评,每读他的文章,均能看到一种独抒心灵的见。此后他的研究视野,进入人文历史领域。近几年来,他悉心研读十卷本《清史纪事本末》,品之、思之、记之
全文:吴士余先生善思。他始于小说美学研究,当时我也从事文学批评,每读他的文章,均能看到一种独抒心灵的见。此后他的研究视野,进入人文历史领域。近几年来,他悉心研读十卷本《清史纪事本末》,品之、思之、记之
云水洞内的辽代摩崖佛像
作者: 罗炤  来源:法音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崖  上方山  佛教文化  辽代  北京地区  洞内  云水  憨山德清  房山石  佛像 
描述: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雷音洞顶礼,写诗作记庆此胜缘。上方山的佛教活动始丁何时?碑碣、史籍记载不一。有说始于陈(实应为北齐,陈
全文:北京市房山区的上方山是历史上的佛教名胜之地,明末高僧紫柏真可(达观)和憨山德清两位大师曾经于此会见、居留,切蹉教理,并于此获知石经山雷音洞内发现隋朝大业十二年瘗藏的舍利,二师当即“冒雪冲泥”,赶赴
《老子道德经解》与当代宗教对话
作者: 景满华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佛释道  憨山德清  宗教对话 
描述: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全文:中国晚明的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后期形成的"三教合流"趋势,是宗教对话史上的一个可观的现象。本文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为例,详尽分析了晚明的道融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的宗教对话进行了反思。
论憨山德清的庄子学
作者: 李大华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间法  庄子学  出世间法  儒释道  憨山德清 
描述:德清庄子,有其独到之处。他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理解儒释道三教关系,一种三教本当如此的理解诠释了三教圆融关系。他认为庄子论道之广大自在,究天人之际,千古无人能及,独佛经可以"证响之";庄子诋訾孔子,只是"诋訾其迹",实乃破执;庄子的"逍遥",为佛经的"无碍解脱",唯圣人可实现;庄子的方内与方外,不可
全文:德清庄子,有其独到之处。他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理解儒释道三教关系,一种三教本当如此的理解诠释了三教圆融关系。他认为庄子论道之广大自在,究天人之际,千古无人能及,独佛经可以"证响之";庄子诋訾孔子

全椒县地方文献特色库·